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一十八章 上市目的(一更)(1/2)

企业寻求上市的目的通常有三个。

一是圈钱扩大规模,正常来说这才是设立股市的最初目的。

但是奈何资本的逐利性总是会把原本很美好的东西扭曲掉,至今为止能坚持这一初衷的公司已经是寥寥无几。

除了圈钱之外,剩下的目的就只有赚钱了。

所以很多公司上市的第二个目的就是为了回报投资者,这里所说的投资者不是股民,而是投资机构。

就是那些在企业处于困难期或者上升期等急需资金的时候,投钱入股的人。

投资行为不是做慈善,肯定是需要连本带利把钱拿回来的,如果仅仅指着企业正常经营的利润的话,很可能都不够投资者的融资成本,更别说赚取利润了。

所以这时候上市就成了唯一的选择,只要企业能够成功上市,别说融资成本,哪怕是投个e轮、f轮,起码也有三五倍的利润。

如果眼光比好或者运气好投的是种子轮或者天使轮的话,就算成千上万倍的回报也不是不可能的。

普通人看不太懂的互联网投资大部分就是奔着这个目的去的。

明明就是一个租自行车的而已,除了比景区的租车小贩规模大了一点之外,两者根本没有什么区别,怎么就能成好几十亿美元的拿钱?

你拿了好几十亿的钱不好好的把车弄得好骑一点,非要搞那些有的没的,不是闲的吗?

不但旁观者想不明白,就连很多行内人也很头疼,这也是大部分创始团队跟投资者的矛盾所在。

对于创始团队来说肯定是不希望自己亲手创立的公司成为资本游戏的道具。

而投资人呢,也肯定不会一直迁就创始团队,毕竟他们把钱汇拢起来也是有成本的,每耽误一天就损失一天的利息。

这种双方立场导致的矛盾在很多时候就会导致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那就是明明钱是投资人的,按理说到了花钱的时候,应该是投资人最为心疼才是,但是事实上最舍得烧钱的反而往往就是投资人。

如果创始团队想按部就班发展的话,很多资深的投资人都会烦过来明里暗里得催促旗下的公司尽快把钱花掉,把阵势搞起来。

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互联网公司在刚一得到巨额投资的时候都会使劲砸钱投广告,一方面是为了扩大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加速企业成熟的过程,早日谋求下一轮融资或者上市。

只要上市成功,投资人挣钱的速度可是比点钞机点钱都快。

就比如当年投资马星人的软银集团的孙义正,只是在1999年投了2000万美元进去,等到2014年阿狸啪啪在美国上市的时候,孙义正投资马星人的2000万美元直接变成了580亿美元

也就是说他除了投了一笔钱进去之外什么都没做,14年的后回报率就有2900多倍。

跟他们经历类似的还有雷布斯和星辰资本,2010年左右雷布斯刚创立大米科技的时候,最早的投资者就是星辰资本。

传言雷布斯跟星辰资本的总经理陈菜通了12个小时的电话,最终拿来了500万美元的投资。

而等到2018年大米上市的时候,星辰资本八年的投资回报率大概是800多倍。

连写在刑法里的那些方式都没有这么暴利。

当然有些企业上市之前是没有接受投资的,所以除了以上两种目的之外,企业谋求上市的第三个目的就是创始团队为了大秤分金而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笔趣阁 . www.biqugse.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趣阁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