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法案,你们可愿意接受?”许疏月问流民道。
流民们互相看了看,虽然惩处有些严重,但只要不打架斗殴,倒是也没什么,他们本也只是想要温饱罢了,思虑半晌,终是点了点头。
“只要能保证温饱,我们愿意。”
“是啊,我们都愿意的,只要有地方住,有口吃的,谁愿意去抢啊。”
流民们多是他们的想法的,他们愿意,那意味着大部分的流民也都会心甘接受,到时候在施行法案上签上流民的名字,愿意的签字,可进入府州,不愿意的,四处流浪,也不会有人多管。
“你觉得如何?”许疏月看向慕云笙,慕云笙看着她,眼中颇具赞叹,但还是开口问道:“就算你能说服流民,那府州呢?他们为何要答应你?”
就算维持了治安,但到底不能完全确保安全,而且他们还要出粮食供给,对府州而言,似乎并无好处。
“这就要请大人您想想法子了。”
慕云笙挑了挑眉,唇角却是轻勾,“但闻其详。”
“我希望,大人您能向陛下请旨,对愿意开房府门的府州,税收减半,且只上交府衙,而不入国库。如此一来,府州有粮食能够供给流民,对城中百姓也是利大于弊。”
税收一般分两种,物税和银税,若是家中有钱,拿钱交税,若是没有,便用粮食上交国库。
今年收成不足,粮食不多,百姓本就哀声哉道,若能减半税收,百姓自然答应,而交上去的税收不收入国库,而上交府衙,经由府衙发放给难民,正好保证难民的供给,岂不是一举两得?
只是此乃国家大事,她做不得主,便是慕云笙,也要请奏陛下,不过大概率只是走个章程罢了。
“你倒是有想法。”慕云笙轻笑一生,意味不明,叫许疏月一时分不清他是应了还是没应,只得谦逊道:“有想法也得大人愿意行个方便才是啊。”
“也罢,我这上奏陛下,看看这法案能否通过。”
许疏月这才露出一个灿烂的笑来,“那就多谢大人了。”
众人也纷纷跪地,感谢慕云笙大恩。
他们还没离开京城多远,命侍卫快马加鞭,三日便将书信从京中送达,信上说,皇帝觉得此举甚佳,同意了,并将此事全权交给慕云笙接管。
三日时间,慕云笙等人已经靠近了临潼,越是靠近水患之地,流民越多,情况也愈发的严重,城门外,刚下了一场雪,还没融化的雪地上,七歪八扭地躺着许多的难民。
远远望过去,像是了无生息的尸体,或许其中也确实有几个已经冻死的,但没人有力气去管。只有偶尔坐着的几个,也都靠在树上,灰败着脸色,或唉声叹气,等待着自己也即将死在这片雪地里。
听到他们过来的声音,缓缓抬起头来,许疏月能够清楚看见他们面如死灰的脸,一双双眼睛,像是了无生机一般,空洞地望过来,莫名的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