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五十三章 机关终算尽,噩耗碎君心5(2/2)

随着兵刃入肉发出的“噗呲”、兵刃碰撞的“铿锵”,以及战马嘶鸣的“希聿聿”等纷杂声音交织,赵旻率领的这支重骑兵,便如扑火的飞蛾1般,毅然决然地冲入已渐渐合兵1处的敌军重围之中。

自知必死的赵旻,早已心无旁骛,只专注于如何指挥自己的亲卫,寻找加速的空间、冲锋的良机,以期尽可能多地杀伤敌军。

可惜…

敌军的构成极不寻常。

若是普通兵卒,他们在面对犹如坦克的重骑兵之时,正常的反应1定是尽力躲闪、自保,再伺机反击。

如此便可为赵旻制造出突围良机。

然而…

这支敌军却迥异于寻常兵卒。

他们在遭受重骑兵那惨烈的冲击时,第1反应居然是以血肉之躯抵挡!

显然,这些敌军并非兵卒,而是…

死士!

【作者题外话】:这里要说明1点:

河北系与颍川系,均非袁绍的嫡系。

袁绍本人出身豫州汝南,由于出奔渤海(189)的时间过于仓促,其“元从部曲”不多,主要是荆州南阳的逄纪与许攸。

河北系是冀州地区的地头蛇;

颍川系则来自冀州牧韩馥。

因为韩馥本人出身颍川,因此赴任冀州之后,遣使从老家招募了许多乡亲。

比如荀彧便曾受韩馥招募。

冀州牧同郡韩馥,遣骑迎之,莫有随者,(荀)彧独将宗族至冀州。--《魏书荀彧传》

换言之,荀彧、荀悦、荀谌、郭图、郭嘉等人,实际均是韩馥的政治遗产。

但由于颍川士族在河北地区属于“流寓人士”,因此他们与“州里人”袁绍(颍川与汝南同属豫州),存在共同的利益基础。

袁绍的元从集团中,淳于琼出身颍川,昔日在洛阳与袁绍为同僚。

袁绍担任中军校尉,淳于琼担任佐军校尉。

是时,(灵帝)置西园8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淳于琼为佐军校尉,又有左、右校尉。--《后汉书何进传》

淳于琼无疑充当了袁绍与颍川集团的牵线人。

仔细梳理史料,会发现袁绍在河北地区虽然“宽纵大族”,但也不时利用“颍川集团”来牵制“河北集团”。

典型案例就是拆分沮授部曲。

河北名士沮授,出身冀州广平(即巨鹿郡),被袁绍征辟为别驾从事,相当于刺史麾下的2把手。

沮授“监统内外,威震3军”,不仅是地方名流,还手握兵权。

(郭)图等因是谮(沮)授:“监统内外,威震3军,若其浸盛,何以制之?”--《献帝传》

在郭图的建议和袁绍的运作下,沮授的部曲,被1分为3,由沮授、郭图、淳于琼各统1部。

最终连沮授的本部,也被郭图吞并。

(袁)绍疑焉。乃分监军为3都督,使授及郭图、淳于琼各典1军,遂合而南。--《献帝传》

(沮)遂以疾退,(袁)绍不许,而意恨之,复省其所部,并属郭图。--《后汉书袁绍传》

需要注意,郭图、淳于琼皆出身颍川。

2人在各类史料(《魏书》、《献帝传》)中,往往1起出现,足见颍川集团党同伐异,由来已久。

另1案例便是审配的兴衰。

审配出身冀州魏郡,是河北集团的台柱,被袁绍征辟为治中从事,地位与别驾从事(沮授)类似。

按《后汉书》记载,官渡之战,审配2子被曹操所擒,袁绍忌惮审配“族大兵强”,打算借机废了审配的监军之位。

孟岱与(审)配有隙,因蒋奇言于绍曰:“配在位,族大兵强,且2子在南,必怀反畔。”郭图、辛评(颍川人)亦为然。--《后汉书袁绍传》

虽然在南阳人逄纪(袁绍元从)的运作下,审配侥幸免于祸患;

但袁绍死后(202),审配立刻设下毒计,借刀杀人害死了逄纪,恩将仇报如此。

(审配曰)是时凶臣逄纪,妄画蛇足,曲辞谄媚,交乱懿亲,将军(指袁谭)奋赫然之怒,诛不旋时。--《汉晋春秋》

更不必说,逄纪的南阳老乡许攸,就是遭到审配陷害而走归曹操的。

足见河北集团的排外性。

审配以许攸家不法,收其妻子,(许)攸怒,叛(袁)绍。--《魏书荀彧传》

但是逄纪其人,也并非完美受害者,巨鹿(属冀州)名士田丰之死,便祸出逄纪。

(逄)纪复曰:“(田)丰闻将军之退,拊手大笑,喜其言之中也。”(袁)绍于是有害丰之意。--《先贤行状》

谗害审配的郭图与辛评,均出身颍川,自然令审配怀恨在心。

邺县城破时(204),审配公报私仇,屠尽辛评全族,只有出使曹营的辛毗得以幸免。

及(审)配兄子开城门内(曹)兵……(审)忿辛、郭坏败冀州,乃遣人驰诣邺狱,指杀仲治(辛评字仲治)家。--《先贤行状》

此事的可笑之处,在于真正的内奸是审配的侄子审荣,审配却颠倒黑白,寻衅滋事,将颍川集团1网打尽。

(审)配兄子(审)荣守(邺县)东门,夜开门,内太祖兵,与(审)配战城中,生禽配。--《魏书袁绍传》

由此可知,袁绍麾下的元从集团、颍川集团、河北集团,3家违戾不和,党同伐异,乃至恩将仇报,戕害性命,到了何种地步。

黄祖是汉末名将,活跃于初平2年(191)至建安十3年(208),虽然未被独立列传,但相关记载见于诸书,且牵涉人物众多。

本文想从0散的线索中,整合梳理黄祖的兴衰始末。

从相关记载中,大约可以推断出以下信息:

其1,黄祖的籍贯记载虽然失考,但无疑出身荆州豪族。

其2,黄祖在荆州的战略地位,无可替代。

黄祖之于刘表,大约相当于关羽之于刘备,相当于擎天之玉柱、架海之金梁。

黄祖无传,因此籍贯记载散佚。

但从刘表集团的用人方略,以及黄祖家族的仕宦履历,可以确定其出身荆州豪族。

但由于荆州黄氏,散居各地,因此黄祖的具体郡望,已经难以考证。

要谈黄祖的出身贵贱,首先要明确刘表集团的用人方略。

刘表是宗室疏亲,最初就职于洛阳。中平6年(189)董卓上洛,天下大乱,荆州刺史王叡与南阳太守张咨,先后被孙坚所杀。袁术从洛阳出奔,在南阳与孙坚合兵,成为董卓的心腹大患。

(南阳)郡中震栗,无求不获。(孙坚)前到鲁阳,与袁术相见。--《吴书孙破虏传》

刘表就是在此背景下,被董卓授为荆州刺史。

灵帝崩,(刘表)代王叡为荆州刺史。--《魏书刘表传》

换句话说,刘表上任,不过是“死马权当活马医”的无奈之举。

董卓的最初目的,也只是利用刘表的宗室身份,镇抚叛乱地区。

东汉末期,“宗室出镇地方”相当常见。灵帝任免刘焉为益州牧(188),对抗割据绵竹的马相;李傕任免刘繇为扬州牧(194),对抗割据淮南的袁术,也是相同道理。

换言之,刘表实际是光杆司令,上任途中还屡次遭遇袁术与孙坚的截杀,连荆州的刺史治(南郡江陵)都进不去,不得不转入南郡宜城。

《后汉书》称之为“刘表单马入宜城”。

江南宗贼大盛,又袁术阻兵屯鲁阳,(刘)表不能得至(江陵),乃单马入宜城。--《后汉书刘表传》

因为刘表在荆州毫无根基,便不得不求助于土著豪族。襄阳人蔡瑁、中庐人蒯良、蒯越由此登场。

(刘表)请南郡人荆越、襄阳人蔡瑁与共谋画。--《后汉书刘表传》

为了得到荆州豪强的支持,刘表娶了蔡瑁的姊妹为继室,又替次子刘琮娶了蔡瑁的侄女儿,将双方利益深度绑定。

(刘表)为(刘)琮娶其后妻蔡氏之侄(女)。--《后汉书刘表传》

不出意外,在刘表坐稳荆州之后,荆楚士族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

除了上述的蔡氏与蒯氏,还有0陵刘先,南阳韩嵩、章陵邓羲等人,皆操弄权柄,干预时政。

荆州的统治阶层中,几乎找不到外州出身的人物。乃至建安十3年(208)降曹封侯的十5人中,除了傅巽(凉州北地)之外,其余均为荆州土著(见《魏书武帝纪》)。

为了延揽大族之心,刘表甚至想撮合“死对头”桓阶与自己的小姨子结婚,因为桓阶出身长沙豪族,甚有威望。

刘表辟(桓阶)为从事祭酒,欲妻以妻妹蔡氏。--《魏书桓阶传》

可见刘表的定位,实际就是荆楚门阀的傀儡代言人。

因此,刘表麾下的高级官僚与州郡吏,几乎无1例外都是荆州大族。即使是张绣(凉州武威)与刘备(幽州涿郡)这种北国名将,到了荆州,也只能被打发到南阳看大门儿去。

这并不是刘表决定的,而是荆州的地头蛇们决定的,因为荆州的实际统治者,其实就是这群“寡头共荣”的门阀代表。

在刘表这种“用人方针”下,黄祖家族的仕宦履历可谓显赫。

黄祖本人出任江夏太守,其子黄射出任章陵太守,父子并显。

江夏与章陵的战略位置又十分重要,负担着抵御江东的重任,非心腹不可。

注意:章陵郡的辖区失考。

章陵县位于南郡南部,曹魏时分割南郡、章陵置南乡郡。

从地理位置看,章陵郡与西晋的义阳郡大抵重合。

(孙)贲与(孙)策征庐江太守刘勋、江夏太守黄祖。--《吴书孙贲传》

(黄)祖长子(黄)射,为章陵太守。--《后汉书祢衡传》

荆州的“2把手”蔡瑁,曾先后出任南郡、江夏、章陵3郡太守。此3郡在荆州的地位,可见1斑。

(蔡)瑁,刘表时为江夏、南郡、章陵太守,镇南大将军军师。--《襄阳耆旧传》

黄祖与黄射,能够接替蔡瑁镇守江夏和章陵,非荆楚士族,绝无可能做到。

虽然黄祖出身荆州士族,大抵无争议,但具体籍贯是有些问题的。

本书中,云某将黄祖定为东汉名士、江夏黄香后人。

黄香,即“香9龄能温席”的那个黄香。

综上,袁绍和黄祖,早已暗中勾结。

下1章,咱们继续说吕1。

@笔趣阁 . www.biqugse.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趣阁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