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妃是先皇的宠妃,当年先皇还在世的时候,盛宠一时。
据说陛下最疼爱她的时候,甚至想过要把皇后的位置给她,但是良妃的娘家身份太过低微,再加上当时皇后已经有两位皇子傍身。
地位坚不可摧,无人可以撼动。
所以先皇才会放弃这个心思。
良妃是整个后宫,人缘最好的嫔妃,她一生没有生养,对待皇宫里的皇子公主犹如己出,最重要的是,她从来没有恃宠而骄。
皇上与良妃之间的缘分,那要从当初还是皇后的太后说起。
当年的皇后因为嫉妒良妃,知道没办法把皇上的心从良妃那边夺过来,于是就想让当时还是太子的皇上好好学功课,争取让他在皇上面前得脸。
皇上天资聪慧,自开蒙以来,太傅一直对他夸赞有加,但是有一次,皇上因为要救一只被困在栅栏里的猫而迟到。
皇后知道了此事后,大发雷霆,甚至让皇上在她的院子里跪了整整一日。
皇后还说,他是未来储君,怎么能为了一个畜生忘记正事,那一年,皇上才六岁,他顶着小小的脑袋不解的问皇后,“难道储君就不能有良善之心了?”
“太傅说了,世间万事万物,只要是活物,都应该慈悲对待。”
“他既然看到了,那自然要出手相救。”
那天,对于他的迟到,太傅非但没有责罚,反而夸赞了他,可是母后却因为此事大发雷霆,皇上十分不解,也十分难过。
回到自己的宫殿一晚上没睡,早上出去散心的时候遇到了良妃。
良妃告诉她,太傅没有错,母后也没有错。
但如果想做一个好君王,到底还是要有良善之心的,如果你连一个快要死在你面前的生灵你都要视而不见,你又怎么可能会心疼你的子民,善待你
的子民。
皇上觉得良妃说的有道理,更觉得皇后不如良妃懂事,自那日起对皇后的态度冷淡了一些。
可到底是亲生母子,皇上还是在乎皇后的,他只是生气,想着过几日,等他气消了就去找母后说清楚。
谁知道自那日起,母后就不愿意见他了,偶尔碰到,对他也是谩骂与不满,渐渐的他越来越不想去见母后。
后来的几年,他们母子的关系都不是很好。
直到他坐上这个位置,母后的态度才有所改变。
当年,母后一坐上太后的位置就让良妃去守灵了,他本来想阻止的,但是良妃自己愿意,他这才松口。
可是皇陵日子不如京都城,他便让人时不时送东西过去,担心良妃受苦。
他这么做,一方面是有当年良妃对他的开解之恩,另外一方面也是父皇临终的嘱托。
如果他早知道母后会因为嫉妒,甚至对他起了杀心……
想到这里,皇上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意,他就算知道,能如何,太后到底是他的生母,他还能杀了她不成。
但是她的心思扭曲成这个样子,他也绝不能再让他留在皇宫里。
“母后还记得那只被朕救了的猫吗?”
皇上突然提起此事,太后每每想起此事都十分的生气,这一次依旧不例外,“好端端的,提一个畜生做什么。”
“你别忘了,你是一国之君……”
“母后,一国之君怎么了,一国之君就可以亲眼看着生灵死在自己面前?”
“照母后的意思,若是有朝一日,朕要在母后和南陈之前做选择,母后希望朕如何选?”
太后下意识想说选她,可是话到嘴边才反应过来皇上话里的意思,于是当即黑了脸,“你居然拿我与一个畜生相提并论。”
“皇上,哀家如果早
知道你就是一个白眼狼,哀家当年就应该把你掐死。”
“这么多年过去了,母后还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皇上苦笑,“其实母后恨的从来不是那只猫,母后恨的是良妃。”
“恨的是我能不能让你在良妃面前抬起头。”
“母后一直问我,为什么不能听话,那朕也想问问母后,你真的有真心对待过朕吗?”
“小时候每次朕去给你请安,你都在亲自照顾齐王,齐王可以给你撒娇,朕不许,哪怕朕病了,你也让朕自己照顾自己。”
“每一次朕一脸渴望的看着你的时候,你都要用朕是未来储君,不可以软弱这样的话来搪塞朕。”
“一开始,朕真的相信了你的话,直到后来,朕一次次的看着你对齐王的关心,一次次看着你为齐王打算。”
“可不管什么时候你都想不起朕,就比如现在,你应该都没有想过,万一朕要是死了怎么办?”
“或许在你心里,朕真的死了才是好事吧。”
“如此以来,你的齐王就可以永远留在京都城了。”
心思被人当众拆穿,太后心虚不已。
“这你能怪哀家吗?当年哀家有多不容易你也是看在眼里的,你明明是哀家的儿子,你为什么不能帮帮哀家。”
“那个女人不过是和你说了几句话,你就偏心她,我可是生养你的人啊,当年我为了生你,可是走了鬼门关的。”
“你知道那种失望与绝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