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很快传到了地面,林小钱这才松了一口气。
虽然她知道依据勘测数据与水利原理,此地必然能挖到水,但当地的百姓们可没那么多的耐心。长久没有挖到水,导致百姓产生了低落的情绪,这些林小钱一直看在眼里。
好在现在他们终于把出水层给挖穿了,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暗渠里的水已经蓄满,渐渐的流向外边的明渠和蓄水池。
看到真的有水流出来,其他百姓简直高兴坏了。
“老天爷,这地底下竟然真的有水!”
“这水是甜的,冰凉冰凉的,以前挖的井水好喝多了。”
“你没听林姑娘说吗?这水是高山上的雪融化出来的,自然是冰凉的。”
提到林小钱,不少人就找到她开始对她下跪道谢,林小钱是扶了这个扶那个,不停的说使不得使不得。
没过多久,墨影和姜霜那边的水源也被挖了出来,有了坎儿井,这片土地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水的事已经解决了,该解决农作物的问题了。
红薯土豆玉米小麦这些都是主食,肯定是要种的。
但除了这些呢,西域气候多样,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适合种植的农作物那可太多了。
首先这里的光照充足,最适合水果的糖分积累,什么香梨,哈密瓜,冰糖心苹果,尤其适合葡萄的生长,一想到色泽鲜艳,口感柔软,酸甜可口的西域葡萄,林小钱就忍不住流口水。
再来,西域气候干燥,土地偏碱性,非常有利于棉花的生长,尤其是长绒棉,林小钱已经可以想象到,棉花给大唐带来的震撼了。
还有什么红枣,枸杞,核桃这类的经济作物就更不用提了,西域这片土地简直是块宝。
刚挖出来井的新大唐百姓们,又开始忙起来了。
他们也不是瞎忙,大唐官府经常组织各家各户开会学习,要什么科学种植,从育苗,到播种,讲起来一套一套的,还下发了小册子。
本来他们说不认识大唐的字,要小册子干什么,但到手上才发现,上面竟然有图,而且图画的简单明了,只要不是傻子就都能看懂。
官府还会经常的派人下田巡视,那些原本在他们心目中高高在上的官老爷,竟然会在田里随机挑选百姓抽查小册子上的内容。
天老爷,他们在土里侍弄了快半辈子了,还是第一遇见有人考他怎么种田。
一开始有些人或许是害怕,或许是害羞,又或许根本没当回事,支支吾吾的说不出一二三,虽然官老爷并不责怪,还嘱咐他们继续好好学习,但却惹的一旁围观的百姓哈哈大笑。
谁还没有羞耻心啊?
没答出来话的人心里暗暗下决定,回去就恶补小册子上的知识,等到下次官老爷再问他的时候,他肯定能答出来。
至于围观群众呢,有了别人的前车之鉴,自己要是还不引以为戒,不努力学习,下次被笑的可就是自己了。
总之,在这种良性的攀比较劲儿之下,百姓们积极向上,田地也被合理的安排种植了。
原本杂乱无章的土地,按照科学的间距规划,作物排列得整整齐齐,这样就使得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显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