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种两百块一个月的共享服务器,承载能力相对较低,性能和流量都受限。
这年头,独立服务器的租金太贵,一个月一两千块钱起步。
服务器和带宽,将是未来创业的支出大项之一,一旦用户体量达到万级,服务器成本就会水涨船高,上不封顶。
像后世那些大型视频网站,每年的服务器带宽成本,就在几十亿的规模。
陈程暂时不打算浪费钱,先用共享主机来部署网站,等网站上线、流量起来,随时可以换成独立服务器,到时候一台不够还可以不断再加。
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回去搭建网站,然后把搭建好的代码部署到服务器上,再把域名解析上去,用户就可以在线访问了。
一台电脑、四个域名、一台服务器,一共了一万五千多。
陈程对鹿呦呦说:“小鹿同学,剩下的钱我就先拿着了,等赚到钱就第一时间还你!”
“不着急的。”
鹿呦呦说:“你好好忙你的事情,如果还需要用钱就告诉我,我还有些积蓄。”
“好!”陈程没多想,爽快答应下来。
——
把鹿呦呦送回学校之后,陈程便马不停蹄的赶回江大。
他没着急回寝室,而是在学校里打听一圈,咨询关于寝室校园网的开通。
眼下的江大,网络普及率很低,宿舍网络现在还在建设初期,大部分宿舍还不支持开通网络。
不过,陈程他们计算机学院的宿舍楼虽然是全校最破的,但现阶段,整个江大只有计算机学院的寝室通了校园网。
陈程找到校园网的代理,开通了自己寝室的有线网络。
开通网络并不算贵,除了三百块钱开通费之外,每个月只需要支付六十元包月费用。
校园代理的办事效率很高,这边交完钱登记好手续,那边就带着路由器上门开通了。
室友们都没回来,估计还在网吧玩游戏。
于是,陈程便开始筹备起了校内网的基本框架。
他梳理了一下,自己做校内网,第一版要实现的几个核心功能:
第一,是个人展示页面的搭建,用来展示个人资料,尤其是头像、学校信息、个人简介。
第二,是个人动态的发布,大家搜索同学,就是想看他发布的个人动态,但这年头应该主要是文字,产品功能接近qq空间的说说。
第三,是好友信息流的展示,加的好友多了,不可能一个个点进好友的页面去看,所以登陆后要有一个版块,用来做好友个人动态的流动展示。
第四,是站内信功能,但不能真的弄成笨拙的站内信箱,一定要内嵌一个可以跟好友直接对话的对话框功能。
第五,是增加一个轻博客的功能,用户可以编写个人日志,与新浪博客、qq空间日志类似。
第六,就是隐私设置,用户可以设置个人更多内容的私密性,包括任何人都可以看到、仅好友可看到。
只要能够实现这六个功能,基本上就实现了早期的校内网架构。
而且早期网站的视觉效果和产品体验很差,陈程可以赋予产品更好的体验。
不过,有一个功能要不要加上,陈程稍微有些犹豫。
这个功能,就是电子相册。
2002年,日常影像资料的数码化根本就没有普及,甚至都还没有开始普及的征兆。
而且,绝大多数中国网友的第一张数码化照片,不是数码相机拍的,也不是手机拍的,而是用网吧电脑十万像素的摄像头拍出来的。
在那个阶段,网友用网吧摄像头拍下的照片,有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就是极难保存。
qq在03年就推出了视频聊天功能,但相册功能,一直到05年qq空间上线才推出。
在这个年代,想在线上保存一张摄像头拍摄的数码照片,唯一可行的方法,是注册一个163邮箱,把照片放在邮件的附件里,自己发给自己。
这样,照片就可以作为邮件的附件,保存在自己的邮箱内。
当年的网易就意外发现,自家163邮箱的一部分用户,平时不用邮箱与其他人发邮件,而是在用邮箱保存照片。
于是,他们敏锐的意识到,网友开始有了照片存储的需求。
2003年,网易顺势推出了中文互联网的第一款相册产品,163相册。
163相册上线之后,一直到qq出空间相册的两年时间里,在互联网领域是网友不可替代的相册类工具,只是网易没能力赋予它社交的属性,让它从头到尾都只是一个工具。
陈程意识到,如果自己现在给校内网上线相册功能,那自己的校内网,就将先一步顶替163相册,成为中文互联网第一个相册产品。
而且,这不是单纯的相册产品,而是具备相册功能的社交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