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章 浪已破,木成林(1/2)

**第二章破茧**

**2004年8月14日雅典奥林匹克水上中心**

螺旋桨搅动的气流掀起孙五木的衣角,他仰头望着悬停在场馆上方的六旋翼无人机。机腹的摄像头闪着红光,将实时画面传回三公里外的中国代表团指挥中心。

\"这是国际赛联首次允许航拍辅助训练。\"陈岩调试着手中的平板电脑,全息投影在空中勾勒出赛道的三维模型,\"但记住,真正较量还是在水中。\"

孙五木的指尖抚过碳纤维桨柄,新型材料特有的蜂巢纹路硌着掌纹。他望向第五航道,澳大利亚队的银色赛艇正在做最后调试,艇尾喷涂的袋鼠图案在爱琴海的阳光下张牙舞爪。

起航哨响的瞬间,孙五木的背阔肌记忆般收缩。改良型心率带将数据实时投射在护目镜边缘,当他划出第三桨时,AI辅助系统突然发出警报——右桨入水角度偏离最佳值2.7度。

\"稳住!\"陈岩的声音从骨传导耳机传来。孙五木强迫自己忽略眼前跳动的红色警示框,鼻腔里却泛起千岛湖那个秋天的铁锈味。三百米处,他忽然关闭了护目镜的AR功能。

世界突然安静下来。只有浪花拍打艇身的节奏,还有搭档周立阳带着河南口音的报数声。当最后五百米的风迎面撞来时,孙五木感觉后颈的汗水正顺着脊柱流进腰带,那里别着父亲留下的指南针。

电子计时器定格在6分08秒72时,看台上爆发的欢呼声震落了无人机螺旋桨上的水珠。孙五木望着记分牌上跃升的五星红旗,突然发现金牌的重量比想象中轻——就像那年亚运会溅进眼眶的湖水。

---

**2010年11月12日广州亚运村智能训练馆**

液态金属在培养舱中缓缓流动,逐渐凝固成桨叶形状。孙五木隔着防护玻璃观察材料分子结构的实时模拟图,突然被身后清亮的女声打断:\"孙指导,量子计算机的模拟结果出来了。\"

二十三岁的林雪薇递过全息平板,马尾辫上的运动发带还印着\"八一\"字样。这个清华大学运动工程学博士,三个月前刚特招入伍就刷新了全队体能测试纪录。

\"新型桨叶在湍流中的阻力系数比传统材料降低19%。\"她点开流体动力学模型,湛蓝的数据流在空中交织成珠江的波浪,\"但有个问题......\"

话音未落,警报声突然响彻实验室。培养舱中的金属桨叶出现异常晶化,裂纹如同闪电般瞬间爬满表面。孙五木冲向紧急制动按钮时,瞥见林雪薇瞬间煞白的脸色——像极了当年悉尼奥运会上因器械故障退赛的队友。

深夜的维修车间,林雪薇用镊子夹起一片纳米材料残骸:\"是我的错,没考虑珠江口咸潮对金属的腐蚀......\"

\"知道92年我们怎么处理渗水的赛艇吗?\"孙五木打开老式工具箱,锉刀与铁砧碰撞出清脆声响。他拿起当年王海生用树脂修补的旧桨,裂纹里嵌着的细小贝壳仍在月光下泛着微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笔趣阁 . www.biqugse.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趣阁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