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请众人吃饭后的第二天晚上,朱橚也亲自上门,请朱元璋及身边的人前往他的竹楼赴宴。他这一举动倒是让朱元璋很疑惑。
“要说吃好吃的,昨天不是吃过了么?难道你还有胃口再吃下去一顿不成?”
朱橚笑着摇了摇头。
“父皇不用担心,儿臣今日请您老人家去吃饭,就是为了刮一刮肚子里的油。儿臣跟您保证,绝对没有大鱼大肉。更重要的是,这是儿臣向您展示这么长时间以来的研究成果呢!”
朱元璋这才恍然大悟。
“哦!你是说你研究的那些植物,用来做菜是吧。但是咱记得你编的不是医书么,怎么又扯到做菜上了?”
“自古以来,食道医道都是相辅相成的。许多粮食蔬菜也有治病的效果,而许多药材也可以做菜,宫中不就是经常会有食疗嘛。儿臣编纂的书,主要以治病救人和教导百姓认识植物为主。尤其是希望在饥荒之年,百姓可以正确食用一些植物,不至于饿死或者是被毒死。”
朱元璋点了点头,虽然现在大明国力强盛,但是他也不敢说以后就一定不会遇到饥荒。既然生产力还受限制,也没有高产量的水稻。有时候老百姓知道什么花草能吃确实更有用。
“好!那朕就听你的,晚上去你那吃一顿。顺便也看看你这么长时间到底有什么长进。”
朱橚也笑着一拱手。
“那儿臣先回去准备,日落之时,等待父皇大驾光临!”
……
黄昏之时,朱元璋带着一帮锦衣卫,浩浩荡荡地走向朱橚所在的竹楼,那气势汹汹,连街上的小贩们都以为是昆明城新出现了一伙黑道恶匪。吓得急忙收摊。
“老爷,您为什么不坐轿子和马车啊,偏偏要自己走?”蒋瓛问道。
朱元璋一摆手。
“没事!就当饭前运动了,先消消食。再说了也不远,不就二里路嘛,咱这身子骨还可以。虽然咱身份特殊,但是出门在外最重要的就是低调!”
蒋瓛心想:您老人家带着这么一大堆锦衣卫,想要低调本身也不可能吧……
面对着喜怒无常的皇帝,锦衣卫的吐槽也只敢埋在心里。
“咱看你们一个个愁眉苦脸的,怎么?不愿意去啊?”
众多锦衣卫纷纷摇头,还是蒋瓛说了句实话。
“主要是昨天吃得太好了,有些腻。今天再让我们去赴宴,确实有些吃不下了。”
“吃不下也要吃!这可是咱儿子这么长时间的成果,不管好坏,都得给点面子。哪怕是装,也得给咱多吃下一碗饭!而且你们也不用愁,咱儿子提前跟咱说了,没有大鱼大肉,都是些解腻的东西。”
众多锦衣卫听了朱元璋的后半句,脸色才稍稍缓和。蒋瓛也是开口说道。
“如果没有大鱼大肉,那多半还是吃得下的。”
因为只有二里地,众人很快就来到了周王朱橚现在的住处。只能说朱橚是真的学会低调了,他现在住的二层竹楼和附近的民居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周围开垦了不少的土地,但是朱元璋等人却看不出地里种的是什么。基本上任谁也不会想到,这座不起眼的竹楼里,居然住着大明皇帝朱元璋的儿子。更想不到朱元璋竟会到这里跟儿子一起吃饭。
朱橚一直在门口迎接,哪怕现在他已经不是藩王了,但是君臣之礼不可废,父子之礼更是得遵守。朱元璋笑着,心里也是非常欣慰,自己的五儿子终于是长大了。
“父皇大驾光临,儿臣有失远迎。还请先进屋中吧!”
朱元璋哈哈一笑。
“一共就二里地,你再迎一迎,那岂不是直接去接咱吃饭了嘛!老五,不用客气了,今天咱只对你的菜感兴趣,不用考虑那些繁文缛节了!”
朱橚微微一笑,然后伸手迎接。
“那就听父皇的,您请进吧!”
朱元璋带着众人走进了竹楼,这竹楼确实像朱橚说的,清幽雅致,而且通风很好,倒是让朱元璋大开眼界。不过随着众人都进来了,原本不小的地方现在倒是显得有些不够用了,朱橚便开口说道。
“我去别人家借了桌子,一共准备了六桌,屋里两桌,其他的兄弟就请坐到院子里吧。”
此时太阳刚刚落山,而隋大等人已经把灯笼挂上了,又在院中点了不少的火把,所以在院子里吃饭倒也没什么问题。
“老五啊,为什么不在楼上准备几桌?难道这竹楼上去的人多了还能踩塌了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