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02章 江湖体(2/2)

“江湖体”书法与“丑书”、“印刷体”并称为书坛三大“毒瘤”,它们对书法的复兴与发展毫无益处。

我们都知道,“丑书”的“丑”并非中国美学史上的“丑拙”“宁丑毋媚”,而是纯粹的胡涂乱写;“印刷体”虽然工整严谨,但僵化单调,把气韵流动的汉字写“死”了。

至于“江湖体”,分辨起来较难,也最容易蒙混过关。

江湖体的笔画、结字处理夸张无序,既没有古法来源,又没有严谨的法度,给人的感觉是自由洒脱、花里胡哨。

对书法不了解的朋友看了会觉得这些字很有创意,但真正懂书法的人一眼就能看出端倪。

“江湖体”书法要么书写工具新奇多变,有的用拖把,有的用木棍,甚至有人用头发;要么就是把书法和绘画结合,比如写一幅“龙腾虎跃”,那么“龙”“虎”两个字就一定能让人看出龙和虎的形状。

还有的“江湖体”相对“保守”一些,但在笔画处理上也有端倪,如捺画、竖画、横画都有一个长长的“颤笔”。

所谓的“颤笔”,也称为“战笔”,书家在写字过程中,笔触呈现出颤动效果,颤动的幅度和形态由提按、顿挫决定,通过加强笔与纸的磨擦,使点画呈现出鳞状飞白和颗粒感,给人以高古奇崛、稚拙丰满的效果。

当然了,书法史上的名家有很多人善用颤笔,这并不是江湖体书家们的独创,但这些人的颤笔过于夸张,出现的也过于突兀。

历朝历代都有人用颤笔,比如唐代张旭、颜真卿、宋代黄庭坚、元代鲜于枢、明代王铎,而清代以来的一些大书法家,则将它发扬光大,比如康有为、沈曾植、马一浮,近代的张大千、李可染等。

“这便是江湖体吗?看着挺有创意的。”李维说道。

他平时刷短视频,看到一些写字的博主,也确实会这么写,看着还不错的感觉。

“不是创意不创意的问题,是直接创造文字了好吗?在历史上,就没有这种写法。”沈世杰说道。

在他看来,这类字体背离传统的风韵和创作精神,用笔缺乏规范,十分浅薄庸俗,而且他们过于追求视觉效果,所写字迹歪瓜裂枣、龙飞凤舞,外形都无法辨认,甚至连汉字都算不上。

还有现代个别网友,用西方审美,评判书法艺术,声称这些民间人士,比专业学者更具创新意识,提早一步另辟蹊径,以西方的“抽象观念”撰写汉字,线条狂逸诡谲,承载感情和自我思想。

他们甚至会说,他们那些字就好像毕加索的绘画一般,形态怪诞,脱离世俗眼光,常人无法看懂,只有真正的艺术家,才能领悟真正含义。

沈世杰送他们一句话:那都是博眼球的玩意。

书法就应该有书法的样子。

这十几二十年来,书法都被某些人糟蹋成什么样了?

该严肃、严谨的东西,就应该严肃,而不是为了追求时髦乱改,起码得尊重一下那种艺术的传统吧?

还有人会说,历史上也有奇怪的书体呀!人家还是大名鼎鼎的书法家呢!

为什么书法家能做,他们不能做?

就比如着名的“板桥体”,郑板桥独创的书体。

郑板桥的字,其点画或粗或细、或浓或淡、或长或短,其结体或疏或密、或正或斜、都一任自然,并略做夸张地表现出来。形成一种随物赋形、随形就势的特点。

然而,人家郑板桥并不是乱改、乱创的。

他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

准确说,人家是在书法的基础上去推陈出新。

而一些江湖体的发明者,连最基本的书体都写不明白,就开始创造文字了。

一个字——绝!

@笔趣阁 . www.biqugse.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趣阁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