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03章 鉴定犹如找茬游戏(2/2)

古人认为右边代表尊贵,左边代表卑贱,因此从右向左的书写顺序似乎也暗合了这种等级观念。

所以说,古人从右向左竖着写字的习惯,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它不仅受到当时书写材料的物理特性和制作工艺的限制,还与汉字的特点、书写习惯、尊卑有序的礼仪文化、石刻传统以及深层的文化寓意紧密相连。

这一独特的书写方式,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悠久历史与深厚底蕴的生动写照。

“那还有这幅画呢?又是什么问题?”

沈世杰:“你不妨再认真观察、观察,鉴别古董艺术品,其实跟找茬游戏是一样的。你只要找出一处不合理的地方,就可以宣判它的真伪了。”

话说得很直白,但事实就如沈世杰所说。

眼前的这幅画,从落款和印来看,是石涛的画作。

李维也学乖了,这次没有问石涛是谁,老是问也惹人烦。他干脆拿出手搜索一番,才了解石涛原来是清朝的画家。

清初四僧之一。

所谓的“清初四僧”,指的就是石涛、弘仁、髡残,以及朱耷四人。

其中石涛和朱耷都算是朱元璋的后代,都是明朝王爷之后,明亡之际出家为僧。

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

从传世作品看,石涛在画史上不仅称得上是一个有创新才能的画家,同时也是创作题材广泛的多产作者。石涛的表现手法富于变化,又能独特、和谐地统一为自己的风格特色。

纵观石涛生前身后世界,两百余年来,后人对其追捧与争议一直未有停歇。就近现代名家、大家来讲,以扬州八怪、张大千及傅抱石都是非常之“石迷”。

当然,捧、赞石涛的声音似乎盖过批判的厉声。

其晚年作品“粗疏草率”,有人猜测,可能跟卖画应酬有关。

“这么多印,应该算传承有序有序才对。”高起航说道。

楚健:“恰恰相反,问题最大的就是这些鉴藏印。”

高起航:“……”

我们都知道,“鉴藏印”是文人或收藏家用作鉴赏、校订、收藏而钤盖在书法绘画作品和图书上的印章。

依照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中国最早的鉴藏印始于东晋仆射“周顗”白文小印,后面就是唐太宗的“贞观”连珠小印……

到了宋朝,“鉴藏印”就更加流行了。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宋代是个重文抑武的朝代,因此,宋代的文化发展远超前代,文人使用图章也渐渐成为风气,于是在文人圈子里也渐渐兴起了鉴藏印。

比如苏轼的“读书堂记”,李玮的“李玮图书”,米芾的“米芾秘箧”、“米氏审定真迹”,蔡京的“蔡京珍玩”等等。

鉴藏印有明细分类,它至少又细分为鉴赏印、校订印、收藏印三种,虽然都是鉴藏印,但作用并不完全相同。

鉴赏类的印指的是印主曾经欣赏过、曾经看见过藏品,但藏品却不一定是印主的藏品。

收藏印则是有收藏、考藏、珍藏、鉴藏、藏书、珍玩、秘玩、秘笈、珍秘、图书……等等,指的是印主本人就是藏品的所有者、收藏者。

校订类的也好理解,指的是印主曾做过藏品的鉴定、审定、考证工作,亲自确定了藏品的真假,对藏品的真假负责。

其作用有点类似现在的鉴定证书。

@笔趣阁 . www.biqugse.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趣阁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