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收到的那香薰,沈世杰给出估价,七八十万的样子。
尽管村长已经去通知村民,告诉他们,人家老板只收华人留下的东西,但村民还是把自己认为有点历史的东西都搬过来。
很快,村里就形成了一个小集市,村民都是摊主,顾客只有楚健等少数几人,让人哭笑不得。
“老板,看看我家的。”
楚健闻声看去,东西一大堆,破桌子都搬出来了。
稍微值点钱的,是一件漆器。
沈世杰走过去,他也一眼发现了那件漆器,拿起漆器,观察了一会。
“这件漆器还行,但似乎不是我们国内的。”沈世杰说道。
李维开口道:“缅国传统工艺品之一,我见过很多,不太值钱。”
由于缅国的陶瓷器生产技术相对落后,而大漆材料来源的树木资源丰富,漆器自然成为了陶瓷的替代品,尤其是在上层社会。
尽管普通民众仍使用粗陶或其他木制品,但漆器在缅国的地位不容小觑。
作为生活在这个国家十几年的李维,他知道,这种漆器如今不仅是国礼,更是当地文化的重要象征。
他听说,一些传统的手工作坊依然保留着千年前的制作方式,每一个漆器的制作至少需要经过十多道工序。
楚健没有上手,在边上点评两句:“缅国的漆器,技术上已经挺成熟了,工艺也还不错,但跟我们国内的漆器相比,还是差很远,价格要低很多。”
在缅国,从和尚化缘用的钵,到普通人家中用的碗;从女性梳妆台上的化妆盒,到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画,都有可能是传统漆器。
李维补充:“他们漆器所用的漆料和其他颜料都是纯天然的,用我老婆的话来说,使用高质量的漆器碗勺,不会影响健康。”
相反,用漆器的碗吃饭,饭更香;用漆器水杯喝水,水更甜。
当然了,这是不是他们缅国人自己的错觉,就不得而知了。
在李维看来,漆器所用的材料虽然都是纯天然的,可难道就一定安全吗?大自然很多东西都有毒的,尤其是在雨林中。
漆料大部分来源于植物的汁液,能保证没有毒?
就算最初是没毒的,能保证不会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有毒的物质?
反正李维对那些说法嗤之以鼻,自己家里用的碗,装菜的盘子等,从来都不用漆器。他的心里,漆料就是化学物品。
楚健善意提醒:“漆器类,最好还是不要拿来装热食物。”
说回沈世杰手中的那件漆器。
漆器上面的图案简洁,既有佛教色彩,又有自然特色,极富民族风格。
“罢了,买回去当留念物吧!”沈世杰看那妇女满脸期待的目光,有些不忍。
他开了个价,妇女原本是要答应的。
就在这时,她儿子从不远跑来阻止,狮子大开口,价格翻十多倍,要两千万缅币,否则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