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的秋,华夏大部分土地都没能像97号院里的玉米、土豆和红薯那样丰收。
何雨柱知道,其实三年困难时期正在接近。
何雨柱想为国家做点什么,事先做了很多推演。
要想灾民不被饿死,除了投放粮食之外,他决定吸纳人口进入黑诊所,看他们自己的劳动种田吃饭。
不过这几天他想到一个问题,人口少的时候不需要过多的管理,可以做到无为而治。
尤其是黑诊所里,教育不花钱,医疗不花钱,房子统一盖,土地平均分,大家生活都差不多,都很幸福。
但是人一旦多了,贫富差距就会很快出现,随后贫富差距也会很快被拉开,这就会带来很多麻烦,也会衍生很多问题。
这就需要管理,由谁去管理?如何管理?按照什么规矩管理?将成为不久的将来不得不面对的大问题。
何雨柱亲自去管理是不可能的,黑诊所里目前还没有能够担当重任的人。
其实何雨柱也有很看好的人,其中一个人是赵刚,另一个就是他的搭档李云龙。
好吧,治理地方赵刚肯定行,但是李云龙就是个添头,何雨柱单纯地不想他的人生以悲剧结尾!
何雨柱只知道赵大政委在北平,却不知道他具体在哪个部门工作。
至于李云龙,人在哪他都不知道。
不过有一个人应该知道赵刚的信息,那就是他的大姨夫——李教授。
以前忙,没时间,很少去李教授家里做客。现在有时间了,以后就得多到亲戚家走动走动。
何雨柱回到医学院的时间比较晚,所有的课程都有教师带了,包括解剖课。
现在,就只有教二年级英语课的一位女老师怀孕了需要人替课。
何雨柱也不挑,教英语就教英语呗,又不是教不了。
不过他看到英语教材时就对这堂课没什么兴趣了。
教材太老、内容太基础、太不专业了。
说实话这些东西他要是教给何老四、郑承岐或者纪强军他们小哥三个,估计也就两个月的课余时间就搞定了。
不过对于这个时代的大学生来讲,英语就是刚刚接触的一门非专业课而已。
学英语只对阅读英文文献有作用,其他方面根本用不上。
而现在的英语教程恰恰无法满足阅读英文医学文献的需求,有这方面需求的同学就得课后自学英语。
相对来讲,目前的英语就相当于英语的启蒙教育,小儿科。
这次何雨柱没有去找领导改教材,他决定就按这个教材教来,但是要压缩一半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给他们加着料,加一些医学英语。
虚拟教学空间笼罩之下,同学们学习的效率会有明显的提高。
现在的大学生比何雨柱前世的一二年级小学生都乖,而且主动性特别强,根本不用催促,学习就跟干燥的海绵吸水一样。
刻苦的让人心疼!
何雨柱把教学内容增加了一倍,他们竟然还乐此不疲。
观察了几堂课之后,何雨柱决定再给学生们加点学习的动力。
于是在第四堂课开始的时候,何雨柱并没有急于讲课,而是跟同学们打起了商量。
“同学们好。”
“老~师~好!”
“讲课之前,跟同学们说两句。
同学们应该都看出来了,老师已经把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增加了一倍。这样一来,我们的期中考试就会考教材上的所有内容。
大家有没有什么困难或者疑问,现在可以提出来?”
唰唰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