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听从,牛金星、宋献策二人的意见,向崇祯表明有和谈的意思。
北京城被大顺军包围,崇祯也很是压抑。眼见有缓和的余地,崇祯也有意和谈。
只是没有大臣愿意去谈判,指派大臣,一众大臣各种理由推脱。
推脱理由千百个,主要还是不想背锅。
曾经兵部尚书陈新甲,在崇祯的授意下,和鞑子进行秘密和谈。
哪想事情败露人尽皆知。
崇祯不念及旧情,不仅杀了陈新甲。为平息众怒,还灭了其九族。
虽多大臣经历此事,谁还敢为崇祯背锅……
叛军围城,崇祯没兵可调,连一众文臣也不听使唤。皇家颜面尽失,崇祯怎会不怒。
不得已,只得让李自成派使者进城。
不知是李自成无心,还是有意为之。李自成派出的使者,竟是太监杜勋。
杜勋本是已是宦官,是崇祯身边的贴身太监。深受崇祯信任,被派往陕西监军。
大顺军攻破陕西,传闻杜勋力战身死。
为了表扬杜勋的功绩,崇祯昭告天下,将杜勋立为楷模。
也有意让天下人看看,就是一个太监,也是忠心为国。
现在杜勋活生生的,出现在崇祯面前,还是大顺军的使者。
这不仅是一个天大的乌龙,无疑给崇祯一记响亮的耳光。
好在杜勋知道崇祯的脾性,没有将矛盾激化,并说出了和谈的条件。
明朝允许李自成,在西北建立藩国。
封李自成为西北王,将陕西、山西、河南,割让给李自成自治。
明朝出白银二百万两,犒劳大顺军。
只要答应这三个条件,大顺军就会退守河南。还可以帮助明朝北上,抵御满清的鞑子。
在李自成眼里,派出杜勋。是因为杜勋熟悉崇祯,全然没有羞辱崇祯的意思。
提出的条件,看似不合理。但是现在的崇祯,别无办法,没有理由不答应。
李自成算盘打的响。
只要崇祯将西北封给他,能成为西北王,李自成就极为满意。稳固关中,再图谋天下。
就是明朝回魂了,李自成也是西北王。
北上抵御鞑子,将也可以排除异己,使得大顺军更为稳固……
面对李自成和谈的条件,崇祯本想召集文武商议,最终还是放弃这个想法。
独自思量的崇祯,也是极为的心动。刚愎自用的他,还觉得可以中兴大明。
先稳住李自成的大顺军,再驱狼吞虎,让其北上抗击鞑子。
只要稳定中原,平定四方后,再来收拾李自成……
崇祯越想越觉得可行,想到最后,却发现拿不出银子。
穷疯了的崇祯,曾想让一众官员捐款。
只是还不等崇祯开口,满朝文武先向崇祯哭穷。
迫于无奈,崇祯让国丈周奎带头。
要说赚银子,周奎有一百个心眼子。依靠国丈身份,赚的盆满钵满。
听到要捐银子,周奎如同铁公鸡一般,哭的撕心裂肺。
还说一家人活的困难,一身衣服也穿了好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