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7章 寻求技术支持(1/2)

“首先,我们的米厂主要是服务本村和周边村庄,不是要跟大米厂竞争。其次,我们有地利优势,运输成本低,可以提供更新鲜的产品。最重要的是,这是村集体的事业,大家都是主人,都能从中受益。”

最终,方案得到了通过。

周国宏立即着手准备申请材料,很快就获得了县里3万元的支持资金。

村里也筹集了2万元,米厂的筹建工作正式启动。

在选择厂长时,周国宏提名了张铁柱。

这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曾在县粮站工作过,对米厂的运作有一定了解。

虽然有人质疑他年纪轻,资历浅,但周国宏坚持认为:办企业需要新思想、新观念,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厂房很快就建好了,设备也安装完毕。

在县粮食局技术员的指导下,几个被选中的村民开始学习操作碾米机和质量控制的技能。

一个月后,村里的小米厂正式投产了!

开业那天,全村人都来观看。

当第一袋印有“绿山牌大米”字样的产品从生产线上出来时,大家都忍不住鼓掌欢呼。

“我们村也有自己的产品了!”

村民们感慨道。

米厂刚开始运营时,确实遇到了不少困难。

机器时常出故障,工人操作不熟练,产品质量不稳定,销路也不广。

有段时间,米厂几乎要亏本关门。

面对困境,周国宏没有退缩。

他亲自带着厂长张铁柱去县里寻求技术支持,同时组织村民代表参观成功的乡镇企业,学习经验。

他还想出了一个主意:把米厂的产品先在村里推广,让村民先用上自己的大米,建立口碑,再慢慢扩大市场。

这个策略收到了意外的效果。

村民们发现厂里的大米确实比外面买的新鲜,而且价格还略低一些。

很快,米厂的产品在村里有了稳定的销路。

随后,周边村庄的村民也开始慕名而来,要么买成品大米,要么带着自家的稻谷来加工。

三个月后,米厂开始盈利了!

虽然利润不多,但对于一个刚起步的村办企业来说,这已经是很大的成功了。

随着米厂的稳定运行,周国宏开始考虑下一步的发展。

他注意到,米厂在加工过程中产生了不少副产品,比如米糠和碎米,这些都可以进一步利用。

“我们可以考虑扩展一下产业链,”

周国宏在村委会议上提议,“用米糠做成饲料,碎米可以做米粉或米酒。这样不仅能增加收益,还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这个提议再次引起了讨论。

有人支持,认为这是充分利用资源;也有人担忧,认为一口吃不成胖子,应该先把米厂做稳了再说。

正在讨论时,一个意外的访客来到了村里:县食品厂的李厂长。

他听说村里的米厂生产的大米质量不错,特意来考察,希望能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笔趣阁 . www.biqugse.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趣阁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