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宏诚恳地说:“刘老,这不是公家的礼,是我个人的心意。
您这些年对我帮助很大,没有您的建议和支持,我很多工作都难以开展。这点小礼,您就收下吧。”
在周国宏的坚持下,刘根生最终接受了礼物,但立即让儿媳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回礼——一双手工做的棉鞋。
“这是老太太亲手做的,鞋底都是一针一线缝的,结实着呢!您工作那么忙,脚上暖和点,才能多为村里干事业。”刘根生说。
周国宏接过棉鞋,心中一暖。
在刘根生家坐了一会儿,聊了聊村里的发展和村民们的生活改善,周国宏便告辞前往下一家。
第二站是村里的“能人”王大力家。王大力是村里少有的技术型人才,年轻时在县城的机械厂当过技术员,退休后回到村里,主动担任了米厂的技术顾问。
在他的指导下,米厂的设备运行和维护都很顺利,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明显提高。
王大力家的院子很整洁,墙上挂着各种工具,一看就是个讲究人。
周国宏敲了敲门,王大力亲自开门迎接。
“周总,快请进!我媳妇刚蒸好花卷,正好尝尝!”
周国宏将带来的礼物——一套精致的工具箱和一些生活用品,递给王大力:“王师傅,新年好!感谢您这一年来对米厂的支持。”
王大力笑呵呵地接过礼物:“这有啥,都是应该的。
米厂是村里的,我当然要尽力帮忙。再说了,看着那些设备在我手里转起来,我心里也高兴。”
他转头对厨房方向喊道:“老婆子,把那瓶自酿的米酒拿出来,咱们和周总喝两杯!”
周国宏连忙摆手:“使不得,使不得!我今天还要去好几家呢,喝了就耽误事了。”
王大力不由分说,已经端出了酒杯和花卷:“不喝多,就是尝尝。这酒可是我用咱们米厂的米自己酿的,味道好得很!”
在王大力的热情下,周国宏只好喝了半杯米酒,吃了几个花卷。
临走时,王大力送了周国宏一瓶自酿米酒和一包花卷,说是让他带回去慢慢品尝。
周国宏推辞不过,只好收下。
第三站是村里养猪合作社的发起人之一,李铁柱家。
李铁柱是个实干家,虽然文化不高,但有胆识,有魄力。
在他的带领下,养猪合作社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村里的重要经济支柱。
李铁柱家的院子里搭着一个简易棚,几个村民正在棚下打牌,看到周国宏来了,都站起来打招呼。
“周总来了!快,屋里坐!”
李铁柱热情地迎接周国宏,把他让进屋里。
屋内已经坐了不少人,都是来拜年的亲友和邻居。
众人见周国宏来了,纷纷让座,表示敬意。
“李老哥,新年好!”
周国宏将礼物递给李铁柱,“这点小礼不成敬意,感谢你对合作社的贡献。”
礼物是一件羽绒服和一些日用品,都是李铁柱家实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