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举动更加出人意料。
街道两旁围观百姓见到孔夫子画像,许多人本能地跟着拜倒在地,口中念念有词:
“圣人在上,保佑我江东百姓……”
原本站立的蜀军士兵一时间也骑虎难下:不拜吧,好像显得对圣人不敬;可要他们堂堂武夫当街下跪,心中又万分别扭。
一时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所措。
霎时间,全场除了杨仪一人无人敢站立。
百姓和儒生统统伏地朝圣人像顶礼膜拜,只有杨仪高坐马上,挺然不动,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严畯等人心中暗喜:他们故意来这么一手,以孔子之名相逼,断定杨仪不敢不拜。
毕竟儒家礼制森严,尊师崇圣乃是大义名分。
杨仪若不下跪,便是侮圣不敬,会背上“不仁不义”的骂名,失去民心。
可他若当众下跪认错,则威风扫地,在江东再难立威。
不管杨仪如何应对,他们都自信满满,这一招已将杨仪置于骑虎之势!
时间仿佛凝滞。杨仪居高临下,看着满地匍匐的人群,嘴角的冷笑愈发明显。
他不但毫无下跪的意思,反而轻轻一抬手。姜维会意,大喝一声:
“所有蜀军将士听令:除了丞相,未经军令,一律不许下跪!”
这声音洪亮非常,将不少围观者都震得一颤。蜀军士兵如梦初醒,当即收起迟疑之态,挺直身躯,肃然而立。
严畯见杨仪迟迟不拜,反令士兵不得下跪,心中不禁犯嘀咕。
难道杨仪真敢如此抗礼?他强作镇定,扬声质问:
“杨丞相!难道你连孔圣人也不敬吗?莫非你要做那挟天子令诸侯的董卓,亵圣逆天,自绝于天下不成?”
杨仪闻言陡然大笑出声,声音中充满不屑与讥嘲。他长笑数声,方缓缓俯视跪地众儒,冷然开口:
“一群愚儒,也配在本相面前舞文弄墨,欺世盗名?”
此话一出,满场皆惊。
严畯等没料到杨仪竟直斥他们为“愚儒”,纷纷露出愤慨之色。
围观百姓也哗然:这杨丞相也太狂傲了吧,连斯文贤士都不放在眼里!
严畯怒道:“杨仪,你…你竟辱骂儒林!”
杨仪眸中寒光一闪,沉声喝道:
“辱骂?哼,本相若要辱人,自有凭据!”
他扫视跪地群儒,声音如洪钟响彻街道。
“方才尔等搬出圣人画像,以道德挟持于我,真当本相惧怕你们不成?一群沽名钓誉之徒,也配高谈天下苍生?”
四大儒闻言,又惊又怒。贺邵梗着脖子反驳:
“我们所言句句为民为国,何来沽名钓誉!”
杨仪冷笑:
“为民为国?好一个冠冕堂皇!那本相且问你们:东吴境内连年饥馑,百姓饿殍满地,你们这些读书人都做了些什么?”
“可曾出过一斗粟、一石粮赈济乡里?”
严畯等人语塞,一时无人作声。
杨仪厉声续道:
“再问你们,孙权穷兵黩武,与曹魏狼狈为奸在先,本相率军东征在后,此乃军国大事,自有王命在身。”
“汉室一统,乃大势所趋,若三国鼎立真能让百姓安居,东吴境内又怎会饿殍载道?”
“你等不谴责纵容民间不顾的孙权,却将所有罪责推到本相身上,颠倒黑白,居心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