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2章 记忆力的极限(2/2)

两位博士师兄的交流自然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很快,大家都看到了方文的那篇论文。

“溜啊,不声不响干大事!”

羡慕的同时自然也为师弟感到高兴,师兄姐弟妹们纷纷前来恭贺。

“不对啊,方文,你这二作的陈辉是谁,竟然既不是导也不是大师兄”

很快,有人发现了华点。

“嘿嘿,谢谢大家!”

方文也得意的笑着回应,“大师兄和导都知道,这篇论文能发journalofalgebara,主要贡献人也是陈辉,给个二作是应该的。”

“哦这个陈辉是哪个教研室的师兄”

师兄姐弟们恍然大悟,他们了解方文的水平,怪不得方文能发journalofalgebara,原来是有强力外援。

“不是哪个教研室的师兄,也不是师弟,是上次省赛第一那个陈辉!”

“啥你是说那个高中生”

“啊。”

“”

“我勒个去,现在高中生都这么变态了吗”

“我现在算是知道数学专业到底是什么人在天上飞了……我想回家……”

大家心思各异,却不约而同的回到座位,下载方文那篇论文仔细研读起来,他们倒要看看,在那个高中生的指导下,方文写出的论文是什么样的。

……

【你的数学等级由2级74%提升到75%】

【你的英语等级由2级3%提升到4%】

【你的英语等级由2级4%提升到5%】

“对偶猜想,高阶范畴论的导出几何应用!”

在论文上简短的记了个笔记,陈辉眼前就接连跳出了几条弹幕。

数学熟练度的提升在预料之中,倒是没想到英语的熟练度竟然直接提升了2%,记忆力提升的效果还真是立竿见影。

对于普通人来说,记忆一个英语单词往往需要大量重复的记忆,加上频繁的使用,才能记得牢固。

陈辉将记忆力提升到2.6后,他看论文时大多数单词只需要查一遍,下一次就能勉强识别出来,多遇到几次就能形成永久记忆,可以说是初阶版的过目不忘了。

他原本以为这就已经是记忆力的极限,即便再提升记忆力,也只是让这个过程变得更快,能够记忆的东西更复杂。

但这一刻,他才发现,过目不忘根本不是记忆力的极限。

记忆力提升到3.6后,他感觉脑海中的东西开始被分门别类起来,虽然还没有真的像是图书馆一样整整齐齐,但已经有这个趋势了。

也就是说,如果继续提升记忆力,他就能将看到的知识都存储在脑海中,然后需要用的时候就像电脑检索一般,轻松将他们找出来!

普通人或许一辈子都遇不到这种情况,因为他们会忘记很多东西,所以能够快速的检索出来,似乎人脑根本不存在检索这个过程。

但当记忆的东西越来越多,检索这个过程就会慢慢暴露出来!

在检索方面,人脑一直比电脑强,但存储容量上面却未必,理论上电脑的存储是没有上限的,存储的内容越多,检索就越复杂,越慢。

所以,随着记忆力提升,不仅是记忆速度越来越快,能记的东西越来越多,还会同时改造记忆的结构,提升检索速度,让陈辉能够记忆远超普通人数十倍数百倍的内容,却像普通人一样,能够瞬间检索出想要的内容来。

否则随着记忆的东西越来越多,他的反应就会变得越来越迟钝,这么一想,这个改变好像还挺合理。

他现在忽然有些理解为什么很多天才根本无法理解普通人。

在记忆力一出生就是三点几的天才世界里,大容量快速检索这不是本能般的东西吗

普通人却需要费数十倍,数百倍的努力,才能勉强达到同样的效果!

轻吐一口气,现在,自己应该也算得上是天才了吧

陈辉很快收敛心神,将注意力拉回到眼前的论文,翻开论文下一页,他才发现这已经是这篇论文的最后一页。

这一天多的时间他已经看完了五篇朗兰兹纲领方面的论文,对其已经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弄明白了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目前的难点是什么。

这也是陈辉在遇到一个问题,或者一个陌生的对象时的解题框架,先搞清楚他是什么,再弄明白他是怎么做的,以及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最后再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很多时候这样一套方式下来,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朗兰兹纲领是数学中一系列宏大的猜想网络,旨在揭示数论、几何与表示论之间的深层统一性,用以突破类域论的局限,统一数论与调和分析,揭示数学结构的对称性。

尤其是其中的对称性,与物理中的对称性类似,若是能在上面有所突破,或许就能像爱因斯坦建立广义相对论一样,在数学上做出巨大的,划时代的突破。

它的核心主张不同数学领域的对象,比如伽罗瓦群表示与自守形式,可通过l-函数和对偶性对应联系起来。

同时朗兰兹纲领也分为经典版本和几何朗兰兹纲领,经典版本关注数域上的算术问题,而几何朗兰兹则将这一框架移植到代数曲线等几何对象上,用几何语言重构对偶性。

纲领的核心目标是建立ngnds对应,即两类看似无关的数学结构的等价或对偶。

例如,几何ngnds猜想断言,代数曲线上的g-局部系统可一一对应于另一侧lg-d-模范畴,其中lg为ngnds对偶群。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朗兰兹纲领使用了一系列的关键工具,比如l-函数与调和分析,通过自守l-函数编码算术信息,并利用迹公式等工具匹配不同侧的对象。

比如几何表示论,hecke算子作用于模空间上的层,构造函子实现范畴等价。

比如物理对偶,超对称规范理论中的s-对偶为几何ngnds提供物理诠释,如kapt-witten将对应视为4维理论的维度约化,等等等等。

这个猜想无疑是宏大的,划时代的,但面临的挑战同样巨大,比如非阿贝尔情形的技术壁垒,高阶对偶群的表示论复杂,难以构造显式对应,比如处理模空间的无穷维性质需发展新的几何与拓扑工具,比如提升为高阶范畴等价时,需克服同伦论与导出代数几何的抽象复杂性……

遇到的问题越多,陈辉就越是高兴,每一个问题都是一条通天大道!

袁新毅研究的方向正是范畴化与导出几何,目前看来,他似乎已经在这个方面做出了突破性的进展。

剩下的问题中,解决无穷维几何问题时,需要发展新的几何与拓扑工具,也就是方文曾经说过的发明新工具方向。

陈辉沉思,

或许,创造力的提升,也是时候提上日程了。

@笔趣阁 . www.biqugse.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趣阁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