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韩佑军的伤亡就要大多了,不过韩佑是个机灵鬼,见势不对,便立刻下令降低了攻城力度。
他转身瞥了一眼严毅派来的督战队,心里嘀咕:‘只是试探性攻城,严毅应当不会怪罪于我吧’
一刻钟后,严毅初步摸清了守军的状况,遂下令全军撤退。
正如情报所言,故鄣城内的守军,一半是老弱之兵,另一半是从乌程前线撤下来的疲惫之师,其中不少还是伤兵,战斗力乏善可陈。
故鄣城墙也只是和乌程城墙相当,不及钱塘城墙的高大坚固,只待攻城器械运抵,便可发动总攻。一两日内,当可攻陷此城。
望着潮水般退去的敌军,城墙上的守军纷纷松了口气。
尤其是东门的守军,更是有种从噩梦中醒转过来的感觉,敌军的装备实在是太精良了,很难想象,他们手中的刀剑怎样才能对其构成威胁。
此时已是酉时三刻,晚霞洒遍大地,再过大半个时辰,夜幕就要降临了。
严毅率军回到营寨,刚脱下铠甲,便见殷离拿着一卷简策匆匆走来。
“少君,乌程援军出发了,吴景亲自领兵,约有万人。”
严毅看完简策,吩咐道:“立刻召集诸将来我帐中议事,多派斥候,看看吴景今夜是否行军。”
殷离领命而去。
不一会,众将齐聚帅帐。
严毅在上首胡凳坐下,目光扫视左右,笑问道:“吴景已亲率一万军从乌程出发,今有两策,诸将可议。第一策为遏援克邑,周昂与陈敢二位将军可率五千精锐拦截吴景军,其余各部于两日内攻克故鄣。第二策为围点打援,以韩佑军拦截故鄣守军,我军选择一处有利地界,以逸待劳,与吴景军决战。”
众将议论纷纷,分为两派。
以范偃为首的十多名战将支持遏援克邑之策,理由是乌程与故鄣之间多为平原,地势平坦,没有适合伏击的地方。若是与吴景军正面作战,在双方兵力相当的情况下,即便能胜,伤亡可能也会比较惨重,从而失去短时间内攻克故鄣的能力。不如先攻克故鄣,再联合各军,蚕食敌军。
赞同围点打援之策的则是徐盛、周昂等将,同样是十多人。
徐盛起身抱拳道:“少君,属下在乌程作战月余,深知敌军情况。吴景兵势虽盛,士卒也颇精锐。但是鏖战一个多月,士卒多已疲惫,伤兵甚众,其中不少还是刚补充的新兵,战力相比一个月前,已十不存六。反观我军,养精蓄锐,装备精良,将士无不愿为少君死战,若是选择一处适合重装骑军和重装步军作战的地方作为决战地,末将以为,可一战而溃敌军!”
范偃等人纷纷惊讶地向他望去,继而露出思索之色。
徐盛接着说道:“若是遏援克邑,拦截之军无险可守,很可能遭敌围困,倍而击之,即便能重创敌军,自身也有覆灭之危。而负责攻城的五千军,又如何确保能在短时间内攻克故鄣韩佑军是否会出全力,是个大问题。以末将观之,其人顺则动,劣则静,在我军兵力不足的情况下攻城,此人多半会犹豫观望。”
严毅听罢,沉吟片刻,问道:“若是与吴景军决战,何处可作为决战之地”
他的问话很具有倾向性,显然是更赞同徐盛的观点。众将顿时不敢再提遏援克邑之事。
帅帐内再次响起一片议论声,显然在决战之地的选择上,众人都颇为头疼。
毕竟在茫茫平原上,想要找到一处地利明显的战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交战双方在这种地形上,比拼的往往是士卒战力、士卒数量以及将领的指挥能力。
周昕转头看向周昂,投去一个问询的眼神。
周昂明白乃兄的意思,是要自己抓住机会,多在严毅面前显露才能。
他先是朝周昕微微点头,然后在所有人的注视下,缓缓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