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地处关中,再往北就是突厥,东突厥的颉利,可不是个好东西!”
“现在原州,泾州已经被这群马匪攻破,再往南就是渭州,兰州,乃至泾阳,长安!”
“承乾可不觉得,这群忘恩负义,狼心狗肺之徒会不趁着我大唐目前的动荡放弃这个好机会。”
李承乾无比淡定的看向李世民,将他所知道的后世的那些事情说了出来,李世民信不信是一回事,他说不说又是一回事。
最起码,现在的原州,泾州确实是被东突厥给攻破了,甚至已经劫掠一番了。
既然有了事实,后面李承乾所说的这些还没来得及发生的,也不意味着不会发生。
(原州,今宁夏固原;泾州,今甘肃泾川;渭州,今甘肃陇南;泾阳,今陕西泾阳。)
东突厥为何而来?
总结来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只有弄死,才能彻底解决问题,这一点没有毛病,他们制造问题,汉人处理问题,但问题就是汉人处理的还不够彻底。
得掘根儿!
原因无非有四:
武德九年的玄武门之变导致中央政权真空,边防力量削弱。突厥利用此机会南下劫掠,试探唐朝虚实。
游牧经济依赖畜牧,冬季严寒或灾害可能导致物资短缺。突厥通过掠夺中原粮食、布帛、人口补充资源。
李渊太原起兵时曾向突厥称臣求援,并许诺“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唐朝统一后停止纳贡,引发突厥不满。突厥支持反唐势力(如刘武周、梁师都),企图维持对中原的间接控制。
突厥骑兵机动性强,唐初尚未建立有效防御体系。颉利可汗在李世民即位后发动大规模入侵(渭水之盟),实为对新君的威慑。
毫无疑问,突厥成功了,但也在三年之后付出了血的代价。
那,要是李世民相信了,他们提前谋划,会不会有什么办法阻止渭水之盟的出现?
有,肯定有,前提是李世民相信,并且由李世民调集大唐的人力物力解决这次的麻烦。李承乾不行,他暂时没有那个本事。
当然了,李承乾的到来令这个世界出现了一丢丢的小变故。
比如,按照历史进程,现在的李靖并未在长安,但现在李靖却来了。
但这不是什么问题,某种程度上来说,李靖在长安,还是一个优势。
李世民坐在石凳之上,眉头微微蹙起,陷入沉思状态。
能成为第七世纪最强碳基生物,未来的天可汗的李世民显然不是庸才。
他不是没能发现突厥的动向,而是他被长安内的政治搏斗转移了绝大部分的心神。
换句话来说,大唐若是没能发生玄武门之变,颉利现在绝对老实的跟孙子没什么区别,可也说不准,若是李世民不发动玄武门之变,那李世民或许就死了。
李世民一死,天策上将就没了,突厥还是会动心的。
这没办法。
叩叩叩。
李世民的手指敲击着桌面,忽地,停了下来,目光灼灼地看向李承乾。
“李靖给你说的?”
“没有,老头子老实的很,今天也就是给我讲了讲兵书的内容,这些是我自己想到的。”李承乾很是坦诚地看向李世民,毫无心理压力。毕竟,这是真话。
长孙氏坐在一旁,不知道何时将那些太监宫女清走了,厅内只有他们一家三口,没错,就算是李泰,李丽质都不在。
“孤被长安牵扯了太多的心神,这次确实放松了警惕,呵呵,突厥,颉利,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