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请教了学院里的其他先生,有的先生对这些符号和文字只是略有耳闻,却也无法给出实质性的帮助;有的先生则干脆劝他放弃,认为这是一本毫无价值的古老残卷。但萧宇轩并没有被这些挫折打倒,他心中始终燃烧着那团对知识渴望的火焰,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揭开古籍的神秘面纱。
日子一天天过去,一个月的期限即将来临,可萧宇轩的研究依然进展缓慢,他只解读出了寥寥几个符号的含义,距离徐夫子要求的三分之一还相差甚远。他的心情变得越来越沉重,焦虑和绝望如乌云般笼罩着他。每当他感到疲惫和无助时,他都会想起徐夫子那充满期待的眼神,这让他重新振作起来,继续投入到艰苦的研究中。
就在他几乎要陷入绝望的时候,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一天,他在学院一处偏僻的角落散步,试图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不经意间,他发现了一间废弃的书房。这间书房看上去已经很久没有人来过,房门半掩着,周围杂草丛生,散发着一股陈旧的气息。萧宇轩心中一动,他有一种预感,也许这里能找到他一直苦苦追寻的答案。
他轻轻推开房门,一股尘土的味道扑面而来,呛得他咳嗽了几声。房间里光线昏暗,摆放着一些破旧的书架和桌椅,书架上零零散散地放着几本被遗忘的书籍。萧宇轩的目光在书架上扫视着,突然,一本装订简陋的册子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快步走过去,拿起那本册子,发现它的封面已经破损,上面写着几个模糊不清的字——《古籍解读残篇》。
他的心脏仿佛突然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一般,跳动的节奏瞬间变得急促而有力,就像是即将冲破胸膛的鼓点。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令他心中一惊,紧接着一股强烈的直觉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那直觉清晰地告诉他:眼前的这本册子绝非普通之物,它一定与自己手中那本神秘莫测的古籍存在着某种千丝万缕、难以割舍的紧密联系!
怀着满心的期待与好奇,他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急切地伸出双手将那本册子轻轻翻开。当目光触及到册子里的内容时,他整个人都不禁为之震颤,兴奋之情犹如熊熊烈火在体内燃烧,让他激动得几乎就要当场跳跃起来。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册子并不完整,页面破损严重,许多地方都缺失了关键部分。但即便如此,那些残留下来的符号以及关于它们的文字解读方法,却依然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明星那般引人注目。更为惊人的是,经过仔细比对后他发现,这些符号及其解读方式竟与他手中那本神秘古籍中的相关内容出奇地相似,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他如获至宝,紧紧地抱着册子,仿佛找到了开启宝藏的钥匙。回到宿舍后,萧宇轩立刻将古籍和解读手册放在一起,仔细地研究起来。他按照手册上的线索,逐一分析古籍上的符号和文字。手册上提到,某些符号代表着特定的方位,而这些方位与奇门遁甲中的八门有着紧密的联系。他恍然大悟,原来这些符号是在构建一个奇门遁甲的模型。
他继续深入研究,发现古籍中记载的文字,是对如何运用奇门遁甲进行排兵布阵的详细描述。其中一段文字写道:“阳遁顺仪奇逆布,阴遁逆仪奇顺行。”结合解读手册,他明白了这是在阐述阳遁和阴遁时,天干和三奇六仪的排列顺序。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他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而古老的世界之中,那些晦涩难懂的符号和文字渐渐向他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每一次新的突破都如同点亮一盏明灯,照亮了前方未知的道路。
终于,在夜以继日的努力下,他成功地破解了越来越多的符号和文字。这些原本犹如天书般的存在,如今却在他眼中变得清晰可见、触手可及。
更令他惊喜不已的是,在那本泛黄的古籍中竟然还记载着一系列独特的阵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八门金锁阵”。这一阵法的精妙之处在于它能够根据不同的地形以及敌军的具体情况,灵活地布置八门,从而发挥出最大的战斗效能。
当他仔细研读关于“八门金锁阵”的描述时,不禁被其复杂而又严谨的布局所震撼。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山川走势、地势高低等自然因素来确定八门的位置;同时也指明了在面对各种类型的敌军时,应该如何调整兵力分布和战术安排,以求克敌制胜。
就在此时此刻,他的脑海之中仿佛被一道神秘的光芒所照亮,一幅无比震撼、波澜壮阔的战争画面如同画卷一般徐徐展开。只见到处都是尘土飞扬,喊杀声震耳欲聋。成千上万匹战马如汹涌澎湃的潮水般奔腾而来,马蹄声响彻云霄,大地都为之颤抖。那密密麻麻的敌军士兵手持锋利的兵刃,面露狰狞之色,气势汹汹地朝着他们冲杀过来。
然而,面对如此来势汹汹的强敌,己方军队却丝毫没有惊慌失措。只见他们迅速列好了阵势,一座精妙绝伦的“八门金锁阵”瞬间展现在众人眼前。这座阵法犹如一个巨大的迷宫,充满了无尽的玄机和变数。敌军一旦闯入其中,便会迷失方向,陷入重重包围。
随着主将一声令下,阵法开始运转起来。八门之间相互呼应,变化万千。时而有伏兵从暗处杀出,给予敌人致命一击;时而又有弓箭如雨般落下,让敌军防不胜防。整个战场顿时变成了一片混乱不堪的修罗场,鲜血四溅,惨叫连连。但己方军队凭借着这神奇的“八门金锁阵”始终牢牢掌控着战局,一步步将敌人逼入绝境。
时间在紧张的研究中飞速流逝,一个月的期限终于到了。萧宇轩带着自己一个月来的研究成果,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徐夫子的住处。他的手心微微出汗,心跳如鼓,既期待又紧张。
徐夫子坐在书房里,看到萧宇轩进来,他微微抬起头,目光落在萧宇轩手中厚厚的笔记上。萧宇轩走上前,恭敬地将笔记递了过去,说道:“夫子,这是学生一个月来的研究成果,请您过目。”
徐夫子接过笔记,缓缓翻开,开始仔细地翻阅起来。他的目光在笔记上快速移动,脸上的表情逐渐从最初的怀疑变为惊讶,最后,他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
“不错,小子,你通过了考验。从今天起,你便是我的徒弟了。”徐夫子的声音虽然依然低沉,但却充满了欣慰。
萧宇轩心中大喜,激动得眼眶微微泛红,他连忙跪地,行了一个隆重的拜师礼:“多谢夫子,学生定当不负您的教诲。”
从那一天起,萧宇轩正式成为了徐夫子的徒弟。在徐夫子的悉心指导下,他对古籍中的奥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许多旁人难以知晓的知识和技能。那本神秘的古籍,也成为了他学术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引领他走向更加广阔的知识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