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7章 庆烽火间:宁王朱权的双面人生(2/2)

他望着校场后方起伏的燕山余脉,心中暗自盘算:“西侧隘口易守难攻,却需加固烽火台;东侧草原开阔,正适合骑兵突袭演练。”

陈亨将军在一旁大声指挥:“稳住枪头,出刀要快!”

演练结束后,朱权走到士兵面前,神色严肃地说道:“将士们!西侧隘口是大宁咽喉,东侧草原乃御敌前阵,你们手中的枪、脚下的地,皆是守护大宁百姓的屏障。如今边境不宁,蒙古人虎视眈眈,咱们必须刻苦训练,莫负家国!”

说完,他亲自为表现优异的士兵颁发朝廷赏赐的腰牌。

没过几天,边境就传来了消息。

巡逻的骑兵队伍冒着严寒,在茫茫雪地里前行,马蹄踏在雪地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寒风卷着细雪扑进王府书房,朱权盯着墙上的塞北舆图,神色凝重。

指尖划过标注着蒙古营帐的红点,他转头对长史说道:“传令下去,让各卫所依《烽燧条例》增派夜哨。另外,把近三月的马粪堆积分布图也呈来,敌军马蹄印深浅有异,恐有辎重调动。”

长史有些担忧地问道:“王爷,您觉得蒙古人这次会有大动作?”

朱权眉头紧皱:“不得不防。他们小股势力频繁在边境活动,绝非偶然。咱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决不能让他们有机可乘。”

面对政务,朱权将重心放在抵御蒙古势力上。

他在呈报文书中精准剖析敌军行军轨迹,结合地形指出关隘防御薄弱处;对于朵颜三卫雪灾及军户逃籍核查等事务,朱权按例妥善处置,确保诸事皆依制而行。

半月后,朝廷下令由北平布政使司官员押解物资、锦衣卫监督,朱权全程严守礼制,仅在关口行交接之仪。

正月的大宁城中,边塞集市热闹非凡。

马市上,膘肥体壮的草原骏马嘶鸣阵阵,马贩们用带着异域口音的汉语与当地商人激烈讨价还价。

街边摊位挂满春联、福字,烟花爆竹琳琅满目;最热闹处,舞龙舞狮队伍穿街过巷,彩龙翻腾、金狮跳跃,引得路人纷纷叫好。

城隍庙前香客如织,小吃摊香气四溢,孩子们举着糖葫芦嬉笑奔跑,大人们围聚闲谈,欢声笑语在街巷间回荡。

近日,朱权收到来自应天的家书,字里行间皆是对塞北严寒的关切。

信末隐晦提及:“父王近日严查军户逃籍,诸位兄弟封地皆在彻查,务必谨慎行事。”

朱权立即招来王府长史与典簿,反复核对屯田税粮账目。想起去年秋收后,王府主动将三成屯田税粮上缴朝廷,他仍心有余悸。

“将卫所军户名册呈来,”朱权皱眉翻阅,“但此事需逐级上报,不得擅自处置。”

三日后,北平都指挥使司派人前来核验,朱权全程恭敬陪同,待查验无误后,才命人绘制《大宁卫所戍边图》,标注兵力部署与关卡修缮情况,确保细节与都司文书一致。

正月里,大宁县令前来拜访朱权。

两人在王府会客厅相见,县令言辞恭敬:“王爷,春耕将至,县中打算督促百姓开垦荒地,只是人手和耕牛不足。”

朱权沉吟片刻,神色郑重道:“此事关乎国本,本王会将情况如实奏报朝廷,由陛下圣裁。你且先回去,安抚好百姓,等待朝廷旨意。”

他命王府长史详细记录县令所述困难,整理成奏疏后,通过驿站八百里加急送往应天。

望着县令离去的背影,朱权深知,这一纸奏疏不仅系着大宁百姓的生计,更是他身为藩王对社稷的郑重承诺。

春雪渐融时,王府的灯火与边关的烽燧仍将日夜相望,朱权知道,守护大宁的征途,正如这塞北的长河,在岁月中奔涌不息。

@笔趣阁 . www.biqugse.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趣阁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