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二百四十六章 红巾大军(2/2)

这后两者都是由四十五岁——六十岁之间的男丁组成。说实话,在郧南山中生活,能活到六十岁的人还真没几个,甚至是五十五岁以上的都很少有。运输队和劳务营的人员真正年龄阶段是四十五岁到五十五岁之间。

这些人战斗力不高,虽然必要关头时也能拿上去顶一顶,可要是没那个必要得时候就是以运输物资以及打扫清理战场为主。

总的一句话,后军重不在战斗力,而是在后勤。

最后一部——老营,与前三者相比,它的用途就更不在战斗了。虽然它有整整两千人,六个大队一个加强中队的警备力量编制,和一个一百人的jīng锐守备队,但是非战斗就是非战斗。

老营的总人数超过了八千人,是红巾军四部中人数最多的一部,也是红巾军全部老弱fù孺的总集结地。上至梁纲的家眷,下至普通一新兵的父母,都集中在这里。

近三千户家庭,与其说是军中的一部,倒不如说是更像管理一村庄。

五户一甲,五甲一保,四保一屯,三屯一村,两村一乡。

全营共编了五个乡不到,做头目非是军中诸头领的长辈,便是老兵的家属,都是自己人,掌控力相当结实。

红巾军大规模招人之后,有相当数量的军属过来投军。梁纲招募的青壮中可是很多都是郧南大山中的流民出身。他们原先是家人不能带,没办法只能分开,现在是可以了,自然有那么一批找上mén来。

里面甚至还有一些是烈属。不过这年代中国家庭极少有三口之家的,五口一户才是正常,而要是再算上祖辈那就更多。尤其是之前来红巾军当兵的人,几乎没一个是家中的独苗,独苗谁来当反贼啊。现在他们死了,家里面拿到梁纲给的抚恤银子,自是有那么一部分安分守己了下来,或是干脆搬出郧南,到别的地方,靠着三五十两银子也能活下来。

但还有一部分熬在原地,现在直接找上了mén来。就梁纲所知,前来的这两三千户家庭中,有不下二十户都是之前就有两个家人在红巾军的,三个的倒还没听说过。

其中一死一生的居多,可也有五家是捧着两个烈属铭牌找上mén的,这样的家庭当然可以信得过。让他们在老营担任保长、屯长之类中下级头目,十分有利于梁纲完全掌控全军。

老营的六个警备大队,只有三百人是老兵,其中职衔最高的也只是原先的副中队长,现在虽然也任了大队长一职,可是比起陈霸、王五、张世虎等人来依旧要低上一级。余下的一千五百人都是烈属子弟或是已有兄弟在前军、中军当兵的人,年纪也要稍微的偏大一些,二十五岁至三十五岁的居多。最后的加强大队是老兵、新兵各自参半,由统领后营政务的王邵谊直接掌控。

剩下的一百人jīng锐守备队,则是梁纲特意拨过来保护李盈盈和罗yù娘安全的,由二十名原亲卫队队员和八十名各大队chōu调的尖兵充任,队长是由当初陪梁纲上襄阳的王登,另一个周浦和则是在警备营担任第一大队的大队长。

守备队在担负保护李盈盈、罗yù娘二人安全的同时,他们也要负责纠察老营的警备营军纪,就如同后世的宪兵差不多。而两千人的警备营则是负责老营的安全和兼职警察职责。

老营决不能luàn,也绝不能有欺压yín|辱军属的事情发生,王邵谊负责全局,重担在身一点都不比王子元的后军轻。前面的人在打仗流血,在拼命厮杀,后面的事情就一定要让他们感到安心,感到后顾无忧。

为此梁纲特意chōu出了五个书记分到后营来给王邵谊做帮手。同时,李盈盈作为梁纲的正室夫人,也随时随刻都在关注着后营局势的发展,有权利随时过问。

再加上童子军,无分男nv,十二至十六岁之间,皆要加入。

幼军,无分男nv,六岁到十二岁之间,皆要加入。

两军分男nv两营管理,习练刀枪,编练队列,有了约束,行军打仗时这些孩子也就好带领多了!大人们也可以省心了。而且梁纲还打算着,等到进了平地之后,抢上些秀才、夫子随军,让他们在这战争期间,给这些红巾军的未来,好好地补一补文化。

红巾军教字识文已经很久了,这个传统要是能从人xiǎo时后打起,那么成年之后,他们的成材率应该会远超出他们的父辈不少来。

就连那些个fùnv主fù也都被组织了起来,平日缝补浆洗衣物、纳纳鞋底、胡胡鞋帮,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战事就要生火做饭协助后军承担起全军的后勤。

梁纲不知道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是如何拉起队伍的,他实在无法想象男nv老幼全都hún在一起过活的队伍是如何打仗的。脑子里唯一可以借鉴的就是太平军的编队,看过太平天国这部电视剧以及几部联系到太平军的xiǎo说的他对太平军的编队,稍微的有些了解。

jīng壮打先锋,老弱编一营,健壮的nv子遍nv军,儿童编童子军,根据着脑海里的一些记忆,梁纲大致敲定了红巾军的四部编队。不过太平军的男nv隔离制度和nv兵制度,他是绝不会取得。而且太平军那令人头疼的官名和制度他也学不来,军事上的编制更多的还是他两三年来已经熟悉的和自成体系的那一套。

两万两千多人的红巾军,从开始招人的那一天起,到全军整编结束,时间已经转到了正月下旬。xiǎo半个月的时间里,永保、曾攀桂却始终没有出兵来进攻一次,实在是有些出乎梁纲的预料。难道是他们没有发现红巾军的动作吗?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实上梁纲在招收人的第三天,清军就反应了过来,在曾攀桂的调度下,一万清军一天之内就集中到了竹山,眼看着就要大军就要进山,可是郧西、郧北传来的消息却让曾攀桂不得不停下用兵的脚步,王延诏在郧北大山中召集人马了!

郧阳府人马几乎九成集中在了郧南四县,府城郧县只有六七百人在,而郧西和郧北地区更多则二三百人,少则百十人不到,王延诏若是举旗一呼,大军出山,攻破郧县几乎是十拿九稳。

曾攀桂当即就点了两千南阳军回援,而此次潜江、孝感等地再传反讯,永保刚带到襄阳城的三千兵,立刻就调了回去平叛,那两地都在汉阳府近处,时刻都能把火烧到武昌去,他不能不救,毕沅不能不急。而这三千人一去,襄阳府就不安稳了,这里本就是白莲教的重灾区,是西天大乘教的总教所在地,眼下时节那个当官的如何能保证他们不起事?民间传来的xiǎo道消息也证实了西天大乘教余孽正在蠢蠢yù动,永保只要一想到襄樊有失,这浑身上下就不住的往外冒冷汗。最后只能把救兵的希望打到郧阳府的大军身上,一声令下曾攀桂就不得不调兵两千回援襄阳。

一chōu一调,一万大军转眼就剩了六千人。如果是还有八千人,曾攀桂也敢去碰一碰红巾军,可现在只有六千人,他就是再大的胆子也不敢轻举妄动了。除非是把四县的守备人马都聚集起来,可那样的话,陈金生、罗进、杨宗仁和张驯龙四人也不是白给的,据曾攀桂所知,这四人现在也已经开始张罗起人马了,、各个部众怕都已经达到千八百人了。放开了四县防御,岂不就是明摆着在给他们趁虚而入的机会吗?

领兵之人最大的痛苦就莫过于自己手中的兵力在一点点减少,而敌人的力量却在一日日增加。曾攀桂现在都要愁死了,只得一个劲的去求永保想想法子,赶快求来汉中镇和兴汉镇的援兵。否则的话他可就真的压不住阵脚了。

虽然那汉中镇现在也是一张空壳子,可它好歹也有凑出两千人来啊,再加上兴汉镇的兵马,速度快点他还能稳定住郧阳的局势!

只是,世间事都是事与愿违的居多,那汉中镇和兴汉镇一在四川,一在陕西,永保一个荆州将军那里管得住他们?除非是乾隆的六百里加急赶到,否则的话曾攀桂终是要落个失望的。

事实上,对于王延诏,无论是曾攀桂还是永保,亦或是远在武昌的毕沅,三人都没把他放在心上,在郧南他们眼中的敌人始终只有梁纲一个。但是王延诏的位子实在是太令人恶心了,偏偏就处在郧县mén口,那郧县城内堆满了海量一样的军需物资,是绝不容有失的啊!

必须坚守!

最新全本:、、、、、、、、、、

@笔趣阁 . www.biqugse.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趣阁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