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文天祥等学社总社成员赶回临安,关于江西问题的会议终于正式召开。
和自己家乡的事情相比,文天祥很明显对自己会议开始时候的最新大事通报更感兴趣,他听了负责今天读报的司马考念了一条消息后,讶异的问道:“蒙古真的改称呼为元了?”
赵嘉仁上一世的时候,忽必烈在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然而上一世的情况与这次完全不同。上次忽必烈面对大宋的几乎是顺风顺水,鄂州之战即便没有大获全胜,也是进退从容。
这一世的忽必烈日子就不那么好过,鄂州之战损失过万。之后赵嘉仁虽然没有给蒙古致命性打击,却也曾经攻下直沽寨,距离大都三百里。
赵嘉仁并没有把这些事情讲出来,他只是确认道:“蒙古在临安的蒙古大使带着蒙古使者到了礼部,正式将此事告知。想来忽必烈也不至于无聊到在这等事情上撒谎。”
“蒙古使者有没有说为何要改国号为元?”文天祥对此非常意外。
“不是元。是大元。”司马考有些不屑的说道。
“大元?”文天祥有些懵,“国号就是大元?”
“对。”司马考点点头,“我刚才念的很清楚了。”
学社成员络用语,‘我凭本事xxxx,当然可以xxxxxx’。若是没见识到新军的强悍,这帮起义者们只怕还觉得赶来的官军不是他们对手呢。然而赵嘉仁最担心的也就在于此,新军现在拥有的力量远远超越这个时代,让起义军知道双方差距的代价实在是太大。
等李伯玉说完,赵嘉仁叹道:“心软也罢,心硬也罢。都是大宋百姓,我实在是不想多杀伤。”
大宋毕竟是一个文明的国家。赵嘉仁的心软会被嘲笑,他不希望多杀伤大宋百姓的看法并没有遭到丝毫嘲笑。不仅没人嘲笑,学社成员们也颇为认同。于是众人就开始讨论在确保镇压的情况下如何能减少杀伤。
中午休会,议题自然结束。就在大家准备前去吃饭之时,就听有人说道:“太尉,与蒙古人交换战俘之事,可否让蒙古人给出一个名册来?”</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