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车队的调度室是罗永福他们经常去的地方。
在那里,他们会被分配给不同的司机,再跟车出发,奔赴不同的货场或工地。
调度室的老桑是个非常热情的老头,50来岁精力旺盛,灰白色短发,身上半旧的灰色中山服一丝不苟,连领扣也会严丝合缝。
外人一看就知道他是个老兵出生,因为部队大院里长期养成的优良作风摆在那儿,言行举止无不透着军人的气质。
“阿福啊!侬们奶(来)啦!师傅们一会才能来,侬们坐这等一会好啦。要不要喝水?”
看看几个人都没带水杯,老桑就把水瓶放到原位,回到座位上做自己的事情去了。
陆续会有师傅进来签字、领单、走人。
有时罗永福他们下午才去车队,整个停车场都空荡荡的。他们要在那儿等上很长时间才能被回来的师傅领走。
这会老桑全天的调度基本结束,是最清闲的时候,他就会天南海北的和罗永福他们摆起龙门阵来。
“侬们安徽人很厉害的,牛逼的大人物多的不得了!阿拉从来都不轻视安徽人的!”
“李鸿章侬们知道吧,当年带着他的2000名叫花子淮军保卫松江府!侬们知道这伙叫花子后来出了多少个大佬?”
“阿拉计算过,一个总理大臣!15个总督尚书!提督、管带、封疆大吏更是多的不得了!”
“王亚樵侬们晓得的,当年上海滩杜老板、黄老板都要让他三分的!”
“还有那个陈绍禹,王明!侬们大别山人!当过的老大,牛逼的不得了!”
“阿拉的老首长,原来上海警备区、东海舰队的陶勇陶司令就是侬们皖西人!放牛娃出生,八面威风的大将军,牛逼的不得了!”
“老首长的家乡人,阿拉从来都不轻视的!”
“阿拉今天跟侬们说,大上海的发展才刚刚开始!侬们在这发展下去都会前途无量的!不要轻视自己晓得吧!不管别人怎么看侬们,瘪三也好猪猡也好,那都是外边人的看法,无所谓的!关键要做好自己!”
以上只是老桑龙门阵中的一些精彩片段,有时会说得罗永福他们血脉喷张,完全忘记眼前的窘境。
尽管更多的时候都是老桑一个人在讲,他们只有附和的份。或者有的时候他的观点、所说的野史纯粹是一种扯淡,但也让这几个毛头小伙子们受益匪浅,这些都是在大上海这个繁华之地生存下去的宝贵的人生经历。
也许老桑对于罗永福他们的热情,完全是出于对自己已故老首长的尊重,老首长的家乡人嘛!但老桑关于大上海和他们未来发展的一些预测,真的变成了现实。
改革开放后在沪上淘金发展的皖西大别山人当中,能够名垂丹青、封侯拜相的大佬真是没出过几个。像陈三郎、吴和尚这样从一无所有到家财万贯的土豪,确是多如牛毛。
三郎、和尚、罗永福三人难得一块出工,今天的单子是给一户住进12楼的客户搬家。
那时的居民区还没有电梯这个概念。80年代上海南京路百货大楼的第一步电梯,尽然还收费乘坐,对于今天的人来说,听起来有点像天方夜谭。
据说后来店方用这笔收入成立了长城维修基金,也算是为社会公益事业作了一点贡献。
房主是个挺着大肚子的中年男,很像冯巩diànying《没事偷着乐》里的无房户好人张大民,连老婆也一样的娇小漂亮。
即将入住新居的喜悦溢于言表,从头到尾这对夫妻的脸上对挂满了微笑。
下车的时候,中年男给他们每人递上了一包大前门
“师傅们拜托了,上楼小心点。”
当然整个过程这对夫妻都是任劳任怨陪上陪下的,而且每次上楼中年男都是冲锋在前。
漂亮的老婆也是当仁不让,尽管自己已经香汗淋淋了,还不时笑吟吟的用毛巾为她丈夫擦去满脸的油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