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回窦虚鼠强闯群英殿 明王指不敌孟章仙(1/2)

1、蓬莱仙姑

却说那“混世小魔”李登阁自从深夜外出打猎而被虎抓伤之后,安顿了三个多月,转眼间离七月十八日的王母圣诞只剩下三天了。

闾山知观王志清大撒请柬,邀请各门各派掌门和住持齐聚北镇之巅,名为王母贺寿,讲习经论,实则为闾山正名,摆脱嫌疑,并未私存武学宝典《凌烟十三剑》。

那各门各派早就对《凌烟十三剑》垂涎三尺,也早有所耳闻闾山私藏剑谱一事,武林中人多喜动不喜静,这次一听闾山竟要大办法会为王母祝寿,自然是云集而来,接踵而至。群雄当中为王母祝寿的倒也有那么一些人,这些人一般年龄已长,齿数已高,只怕过不了几天就要蹬腿,这次借着香火鼎盛的闾山王母圣诞,诚意来为王母贺寿,多给王母念些经文、烧些纸钱,只盼着等到了那边之后,王母娘娘也能多照顾几分,投个好胎。

但说到讲习经论,除了几个大门派的耆宿长老、有道大德,又有几人能耐得住性子听王志清讲上几段道德经,故而大部分上山之人都是奔着那武学宝典而来,武功高强之人自然是想动手劫夺宝典,武功差一些的人自觉功夫不济,但想着能捡个漏末也算没有白来,武功低微之人自然是来看热闹了,心想这辈子就算练不到上乘武功,见上一面那也算福缘已尽,再无遗憾。

到第十五日上,已经有很多门派提前来到。

最先来到的是博望门东门,那博望门自从分裂之后,东博门驻在洛阳,而西博门以长安为宗。这次东博门的带头人是杨坍金,正是三个月前大闹闾山三清殿的杨垣金的哥哥。

周志和得知门子通报后出来迎接,那杨垣金长得骨瘦精柴,但他大哥却是臃肿肥胖,犹似个地主豪富一般,人见人识,却也持一把唐刀。周志和心想这兄弟俩的长相倒也蹊跷,且不理他,只要不似他弟弟一般闹腾,那就欢迎,二人叙过宾主之礼后,周志和道:“‘金角杨’大驾光临,有失远迎。”

他说这句话有三分讽刺之意,自然是因为他兄弟杨垣金三个月前大闹闾山三清殿,周志和还受伤不轻,但杨坍金却只拱着手满面堆笑道:“岂敢,岂敢。”

周志和又问道:“不知令兄有没有同来啊?”

那杨坍金却说道:“大哥属西博门,在下属东博门,门户不同,自然也就少有来往,不知他最近行踪何在,杨某此来只为王母暖寿。”

周志和不想这博望门自从分家之后竟然生了这么大的嫌隙,谁也不知道谁的行踪,王志清想,他是第一个来的,就算不是为《凌烟十三剑》而来,自然也是大有深意,且先安顿下来再看,于是叮嘱知客道人好生照顾东博门一行人众。

午饭过后,成志远带着巨国珍、田仕文和尹文操等一行十六名楼观子弟缓缓而来,陈志同立即出来迎接。

成志远一到闾山,最高兴的不一定是王志清,却是那混世小魔李登阁,一听到成志远到来,一路蹦着到了三清殿,粘着成志远再不罢休,成志远道:“莫闹,莫闹,有你父母书信在此。”一边说一边交给他一封信,李登阁抽出信笺来看,只见上面写的都是些什么认真诵经练剑、不可贪玩胡为之类的训诫之语,那字体架端正,当是父亲的笔迹,李登阁一想到在后山斗虎的情形,口中喃喃的说道:“他们又怎么知道。。”

成志远问道:“他们知道什么?”

李登阁心念电转,心想不可说漏了嘴,忙笑道:“他们又怎么知道我一直在勤奋诵经、刻苦练剑?”

成志远道:“如此最好。”然后把随身携带的两个包袱中大的一个褐色包袱给他,说道:“这是你母亲叫我带给你的,你自己收好。”

李登阁二话不说,扛着包袱奔回寝室,看看左右无人,打开包袱来看,只见两套道袍,两套常衫,穿上一试,稍微偏大一点,想来也是成志远跟他们描述自己的身高而订,看那细针密线,不是其母自己亲手缝制,当也是请裁缝高手订做,另外还有一百多两散碎银子,李登阁心想,这个最实惠好用。然后都是些甜点零食之类,他都丢在一边,也不去管,心里只是想,应该再花钱去做一把好的弹弓,上次打那“金角杨”的弹弓被成道长没收了,正好,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要再去制一把更结实的,只要一发弹,即便是像“金角杨”那样的高手也无处躲藏,那才好呢,嘿嘿。。

殿前李登阁走后,陈志同作揖到:“成师兄远来辛苦。”

成志远也拱手道:“陈师弟见外了,这次王母寿诞,定有不少高手前来,成某只想早到几日,也好做些帮衬。”

陈志同说道:“师兄不知,那博望门又有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笔趣阁 . www.biqugse.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趣阁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