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洪将那“一字巾”束在头上,又依王承说的,将自己的裤角扎紧。
那田间站着的道士看了看,这才勉强点了点头。
几人重新上路,果然,走了不到两个时辰,几人就已来到了永乐宫近前。
那永乐宫的山门前面,有一段甬道,长约三四十丈,两侧遍植松柏,看上去郁郁葱葱。
几个走在这甬道上,身边凉风徐徐,之前连续行路带来的酷热烦躁感觉,瞬间一扫而空。
他们四人本以为,这永乐宫规矩森严,一但来永乐宫,必然受人反复询问。
但没料到,此时的永乐宫,却是宫门大开,人人来去自由。
几个人进了宫门,身边不停有各等道士经过,但却个个行色匆匆,似是身有要事,无暇顾及他们这几位新来的访客。
冯天礼拦住一名道士,作揖之后向他问话,但是对方只是匆匆地一还礼,说道:“这位道友,明日大典,我还有事要忙……”然后就闪身避开,根本就顾不得与他详细交谈。
冯天礼一脸困惑,王承也奇怪道:“什么大典?我怎么不知道?……永乐宫这是怎么了?”
不过那王承立刻又说:“管他呢,既然这样,我们正好借此机会,四处走走看看……”
冯天礼虽是觉得不妥,但是也提不出更好建议,于是便只得跟随。
这永乐宫,沿着中轴线向北,依次排列着无极之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和丘祖殿。
而在中轴线西侧,还依次建有三官殿、报功祠、城隍殿、吕祖祠、玉皇阁、宋德方祠堂以及潘德冲祠堂等殿阁祠堂。
这些建筑,均是按照极高的规制建造,而且构造做法各有千秋,令人看过之后,印象极为深刻。
另外,在中轴线的东侧,还另外建有院落,那便是众道士们起居的地方。
冯天礼问萧洪道:“听说,那玉虚宫的建筑,比这永乐宫的,要恢宏许多?”
萧洪将这永乐宫转过一圈,在自己的心里,自然也有个比较,于是答道:“我们刚从玉虚宫来,对它自然是印象颇深……要论占地规模,玉虚宫确实比永乐宫大得多,这是因为,玉虚宫建有几道宫墙,所谓‘宫城三进’,将那周围的山与水,全都围在城内,所以占地范围很大……但是,要是只说这宫内建筑的规模,这永乐宫也是一样气势恢宏,一点儿都不比那玉虚宫逊色……”
那王承插话道:“要是论起香火,这永乐宫,可要比玉虚宫旺得多!”
四个人在这永乐宫内转了一圈,终于遇到几名道士,同那冯天礼一样,身负行李,一看便知,他们也是来这永乐宫挂单的。
王承立刻上前,与这几人攀谈,这才知道,原来,在离正门不远的三官殿附近,建有一座书院,所有新来的挂单道士,都要先到这座书院,去见号房。
chap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