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7章 白袍人:心即是道(2/2)

何庆山说,当我们去体悟“道”之“虚无”时,是要以自己的“心念”去体悟——既然有此“心念”,如何能够做到“一念不生”?可若真的做到了“一念不生”,连这“心念”都已不再存在,又是谁在体悟“道”?

于是萧洪问方丈:“既然我内心的一切,本质就是‘虚无’;既然这‘虚无’说的就是‘无形无象,寂兮寥兮’的‘道’……那么,我若是体悟了‘道’,我在我的内心,做到了‘一念不生’,那么,这个‘我’,是不是也就不存在了……”

“并非如此……”高正回答说,“你要知道,在宇宙之初,心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心……所以,你所要体悟的,是宇宙之初的‘心’,是心之本原,这当然就是‘虚无’……而你刚才所说的那个‘我’,其实不过是你的种种执念,为你立下了一具幻象,仅此而已……而真正的‘心’,我刚才说过了——”

“心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心……”萧洪重复着方丈的话,仿佛突然有些明白,那所谓的“心”和“宇宙”,“道”与“虚无”,那其实都是同一个意思,于是他又默念道,“‘心本是道,道即是心,心外无道,道外无心’……”

萧洪一边默念,一边认真地思索,像是要把这十六个字牢牢记住。

方丈又补充说:“当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你才能真正理解这个世界……本来,你既是正一道士,那么对于所谓的‘道’,你未必会有这样的理解……而我见你心意散乱,恐将于你修行不利,故而为此一说……”

萧洪听了连忙称谢。

高正方丈又说,重阳祖师创立这全真教,其实是讲求的是“三教合一”。

所谓“三教合一”,并不是要把儒、释、道这三教合并,而是将其某些主张熔于一炉,作为全真教的教义。

这全真教,亦称“全真道”、“全真派”或者“金莲正宗”。它是以太上老君为祖,以释迦牟尼为宗,以孔夫子为科牌,强调儒、释、道三教同源。

所谓“三教者,如鼎三足,身同归一,无二无三。三教者,不离真道也。喻曰:似一银树生三枝也。”

所以,这儒、释、道三教,对全真道来说,就是一鼎之三足,一树之三枝。凡是全真教的弟子,在《道德经》之外,还要修习《般若心经》和《孝经》,为得就是贯通儒、释、道三家,达到三者合一的境界。

而方才高正方丈所说的——“心本是道,道即是心,心外无道,道外无心”,这十六个字,就是重阳祖师借鉴了佛法中“明心见性”之理,专门所做的一段阐述。

对于“大道无形”、“道为万物之先、元气之祖”这样的说法,全真教自然也都认同;只不过,全真教还同时认为,“心即是道”。

“道”是宇宙万物的源起,而“心即是道”,那么,“心”就是宇宙万物源起。

由此观点出发,全真教所得到的修行之法,便与正一派等其他各派有所不同。而由此观点去理解,那“道中之道者,一念不生,万物俱寂”的说法,也就没了矛盾。

chapter;

@笔趣阁 . www.biqugse.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趣阁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