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指着碗里的黑珠子问道:“那五行灵气是不是就像现在的样子?”/p>
归元笑道:“不急不急,若将五行灵气变成五行真珠还要两位前人的努力。”/p>
碧尘问道:“师父,是哪两位?”/p>
归元说道:“一位便是周文王姬昌。”/p>
碧尘高声说道:“我知道我知道,西伯侯姬昌,他是西周的开创者。”/p>
归元点头含笑,意示嘉许,说道:“商朝末年,商纣王也算是一代雄主,此君天赋异禀,能掌控五行灵气,想凭此开创一代霸业,流芳千古,但其好大喜功,杀伐过重,不遵五行相生相克之道,竟致五行灵气四散于天地之间。此时的五行灵气虽能力巨大,但仍齿龄尚稚,一旦乏人管束,便趋懵懂顽恶,流入民间更是为奸邪之人所用,一时间生灵涂炭,民怨沸举,周文王姬昌有鉴于此,决定推翻商朝,拯救黎民于水火。”/p>
无相又是合十宣佛。/p>
归元说道:“周文王姬昌精通五行八卦,此事人所共知,他择吉卜卦,现只有聚齐五行灵气方能成其大事,于是他便择地建五行八卦阵以招集此五方灵气。”/p>
三个年轻人皆是朦朦胧胧,碧尘说道:“羲皇不是建过此阵吗?何以文王又来重建?”/p>
归元道:“羲皇建的是先天八卦阵,而文王建的是后天八卦阵,不可混淆等同。”/p>
三人也并不十分了解其中不同,只是嗯嗯点头。/p>
归元道:“文王费劲心力,终于聚拢了此五方灵气,并把他们进一步修炼,其能力已经与此前不可同日而语,五行灵气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文王称之为五行真气。”/p>
李登阁忙道:“五行真气?”/p>
归元道:“不错,文王将不可琢磨的五行灵气凝练成可见的五行真气,事实上就是像碗里执明珠一般大小的五颗珠子,但这五颗珠子全是由真气组成,而不是像执明真君这般五颗实实在在的真珠,于是有人称文王乃五行珠之父,而非羲皇。他们之所以这样说大概是因为羲皇的成就年代久远,难以考据,而文王却是有确凿的史料记载,令人无可辩驳,总之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执一辞。”/p>
李登阁问道:“那道长跟大师又是如何认为?”/p>
无相道:“此五行宝珠之起源,只怕要由李少侠日后亲自去探究了。”/p>
李登阁心想:中原有诸多五行珠遗迹,西域亦有不少五行珠传说,似归元真人和无相大师这般高人又进不了五行冥境,看来要将此事下个定论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p>
归元说道:“本来是商纣王的五行灵气,现在已成为周文王的五行真气,天下改朝换代之势已不可逆转,但文王自己也已经是油尽灯枯了,他临终前将诸子及丞相姜尚聚其身边,文王让次子姬拜丞相为相父,让丞相姜尚协助姬完成伐商大业,姜尚不辱使命,得五行真气之力,屡破纣王大军,攻入朝歌灭亡商朝,为西周八百年的基业打下了基础。”/p>
无相说道:“五行真君往往于改朝换代之际善择明君,并助其完成伟业,定鼎天下,故而持五行宝珠者皆身兼重任,责无旁贷。”/p>
归元也附和道:“大师所言甚是。”/p>
李登阁听到话里有话,心想:莫非他们是在暗示我什么?。。/p>
/p>
归元继续说道:“传言姜尚通冥,伐商期间,商周双方死节之士皆被其召入玄台,敕封神职,一人应天上一星。”/p>
李登阁问道:“那天上有多少星就有多少神吗?”/p>
归元点头道:“大抵如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