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百一十三章 锦衣卫百户史可法(1/2)

朱聿键喝道:“打起精神来,像什么样子!陛下当初便说过了,咱们出海,是开创事业,是替大明开疆扩土,是替子孙后代谋福来了,现在哭唧唧的算怎么回事儿?”

朱倬纮撇嘴道:“王叔你眼眶也红着呢,还说我们两个呢。”

朱聿键气结,过了半晌才道:“且不说这事儿,咱们现在还是说说这石炭的事儿。

等到了开春,咱们就得准备人手挖煤了是吧?”

朱倬纮道:“总不能咱们三个上手去挖吧?”

朱聿键怒道:“你今儿个是怎么着了?吃错了药了是不是?”

朱倬纮讪笑道:“没,王叔息怒,小侄就是开个玩笑,开个玩笑而已,您老人家别当真。”

朱存机也打圆场道:“王叔且不用管他,估计这家伙心里不痛快,借机生事儿呢这是。”

朱聿键哼道:“寡人不管你心里是不是不痛快,但是现在说的是正事儿,把你那嬉皮笑脸的模样给我收起来。”

朱倬纮讪笑道:“是,是小侄错了。”

朱聿键这才接着道:“现在最主要的是,咱们人手还是不够。”

朱存机道:“咱们现在新明岛上有十余万人,如何还不够了?”

朱聿键道:“这十万人,八万多的是士卒,两万多是工匠,指望这些人去采矿,谁来替咱们平定大岛?

毕竟现在冬天也没剩下多长时间了,眼看着都快过去了,该准备准备把那些个蛮子们给处理掉了。”

朱倬纮插话道:“王叔考虑的是,可是还有一个问题,王叔想过没有?”

朱聿键一愣,问道:“什么问题?”

朱倬纮道:“还是人的问题,这八万士卒是要平定蛮子没错,可是平定完了之后,守卫这座大岛,根本就用不了多少人不是?

都是咱们大明的,这些个资源就必须往大明本土运。

为的就是以防万一。

随着朱聿键的奏章到来,同时来到的还有第一批,足足有三船的煤炭。

这些煤炭大概有多少呢?

以福船的载重量为例子,满载的情况下,大概是八百吨到九百吨左右,所以三船的煤炭,已经足足有两千四百吨之多了。

虽然说这么点儿的量对比起大明目前每年所消耗的煤炭来说几乎可以算是杯水车薪,但是,以后的产量和运输量肯定会大幅度增加,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崇祯皇帝想要慢慢关停大明本土煤矿的希望暂时性的落空,但是早晚有一天,等着新明岛运过来的煤炭能满足需求之后,大明自己的煤矿就可以早早的关停了。

想到这里,心头火热的崇祯皇帝就更加的期盼着远洋局那些死太监们什么时候能折腾起架子来干活了。

然而再盼也没有什么鸟用,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紫禁城更不是一年两年建起来的。

虽然说把远洋局搞起来要比建个城池简单的多,可是实际上,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搞定的。

时间晃晃悠悠的,也就过了冬天,到了年底,这时候的新明岛已经快进入夏天了。

在新年祭天的时候,崇祯皇帝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向老天爷汇报了自己一年的工作和对于百姓的治理情况,也向自己的老祖宗汇报了对于建奴和草原的处理情况。

更没有忘记提一提新明岛的存在。

总之,大明在崇祯三年的这一年里面,虽然说有奸臣作祟以至于四川松潘卫发生了地龙翻身,但是,总体的情况来说还是很好的。

而且不是小好,是大好。尤其是新明岛那么大的面积,可都归了大明所有,说明自己这个天子还是很得上天垂青的,是十分合格的。

有鉴于此,崇祯皇帝大喜之下又下了一道圣旨,免除了大明四年一年的农税。

对,没错,是农税,而不是农户的赋税。

该交给崇祯皇帝的一分钱不能少钱,永不加赋不是永不征赋。

税是给国库的,所以崇祯皇帝很大方的免去了农税。

商税没有免。

免了一年的农税,就是因为崇祯皇帝想要看看,靠着商税到底能不能支撑的起来大明的国库。

反正崇祯三年收上来的商税还有一些剩余,国库之中现在也没跑了老鼠,如果不出现大的意外,足够支撑到春税的收取了。

而且就算是出了什么意外的情况,自己的内帑里面还有银子,支持大明的国库所需几年的所需都足够了,更何况只是支撑到崇祯四年的春税。

每次一想到自己内帑里面的银子,崇祯皇帝就不禁感叹一番,林丹汗和黄台吉真是好人呐。

其实不用崇祯皇帝多说,连黄台吉自己都觉得自己是个好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笔趣阁 . www.biqugse.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趣阁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