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慈云寺 二(1/2)

白霜听见“谢贵妃”三字,便如魔症了一般,直伸着脖子,大张着嘴却无一丝声音。

当朝有名的贤妃谢贵妃谁人不晓!嘉和二十三年谢贵妃年方十六采选入宫,承宠翌日便获封才人,第二年便产下皇三子。

太子朱正纲为陆皇后所出,年方十岁已移居东宫。陆皇后性子端直严厉,治理后宫秩序井然,侍奉成太后极孝恭,深得太后娘娘的嘉许。嘉和帝宠爱的德妃娘娘,妩媚妖娆,深为陆皇后厌恶屡屡斥责,嘉和帝护着爱妃帝后难免生隙。

谢才人承宠之后,德妃娘娘甚是妒忌,几次寻隙皆被陆皇后所阻拦,德妃所出的皇次子当年5岁,嘉和帝甚为钟爱,不料竟于谢才人生产前半月染上了天花,不足十日便不治身亡。

时值冬日,本不当天花疫情传播的季节,皇宫里得了天花的竟只有皇次子与皇后坤宁宫中的一个太监。

谢才人受了惊吓,提前发作,有宫人指证是在皇后宫中饮了过量山楂茶所致。

嘉和帝怒不可遏,便要下旨废后,被成太后喝住。陆皇后受了这不白之冤,急怒之下昏厥过去,水米不进二日,太医正惶恐再三,禀明嘉和帝方下了狠方子,才慢慢醒转,自此留下病根,惧光畏风,时时头痛欲裂,只得终日静养。

谢才人虽是提前发作,却有惊无险的产下一个白胖胖的皇子,皇三子朱正坤的出世可谓一洗帝王家近日的阴霾,不仅嘉和帝大悦,太后也一展愁颜,对这个新得的小孙子越看越喜,索性抱到慈宁宫亲自抚育。

谢才人却也识趣,口口声声只道皇三子得皇祖母抚育是天大的福气,太后娘娘切勿太过操劳,若至娘娘凤体劳损臣妾万死难赎。太后娘娘一道懿旨加恩晋为贤妃,位列王德妃和肖淑妃之上。

嘉和帝丧子迁怒于皇后,面对德妃又心中有愧,所幸谢贤妃婉静娴淑,善解上意,嘉和帝日愈爱重。

三年后,谢贤妃又诞下皇四子朱正科,嘉和帝亲拟圣旨,赞其“延绵皇嗣,德冠后宫”加封皇贵妃。

太后自陆皇后病倒之日起便代执后宫,早已不厌其烦,见谢贵妃敬慎谦和,从无逾越。太后便命谢贵妃代掌凤印,打理后宫事宜。

谢贵妃虽蒙盛宠,却不骄不妒,侍上勤勉,因皇嗣不广,请旨将三年一次的民间良家女子采选改为两年一次。

陆皇后闭宫长居,时时传召太医看诊,谢贵妃常亲侍汤,对待后宫嫔妃及新晋良人更是仁厚,惩罚之例甚少。执掌后宫至今,皇子已有八位,公主六位,满朝上下,无不交口称颂。

谢贵妃的父亲谢预达为嘉和十六年的进士,授职礼部仪制司主事,其为人方正,工事勤勉,上司颇为倚重。

嘉和二十三年谢贵妃初入宫时谢预达刚晋为正五品仪制司郎中。谢贵妃日渐得宠,嘉和帝几次欲加恩提拨谢预达,皆被谢贵妃拦住,只道不可予人外戚干政口实。

几番劝阻,嘉和帝感其赤诚,越发敬重,终以“谦恭厚实,政绩卓然”晋礼部左侍郎再擢礼部尚书,嘉和三十五年入阁。谢预达的大哥谢预定原为大同府把总,一路擢升至总兵。

谢贵妃的同母弟谢俊嘉和三十一年殿试位列三甲,现署大理寺左少卿,娶妻邓氏,为左都御察史邓闻天之女。自谢英起,谢氏家族子弟入仕者渐多,朝中俨然形成以谢尚书为首的“谢系”一派。

凌员外虽有家资巨富,却与谢氏差了十万八千里,若论门第谢家偏房的子弟纳云芳都是一个大大的抬举,遑论谢贵妃的亲弟!

三皇子朱正坤十二岁上封了燕王,今年一十五岁了,他自幼便性格果毅,聪明过人,嘉和帝深爱之,常曰“此儿肖朕”。

大成朝惯例的皇子年满十五便应去国,奏请燕王就封的折子雪花般呈上,嘉和帝留中不发也不置一言,朝野上下隐隐有易储之言流传,万一此事成真,谢贵妃即为谢皇后,皇后娘娘的弟弟就是国舅爷,日后新帝的嫡亲舅舅!

凌家可就一步登天,成了国舅爷的亲眷,虽然拐了个弯,也勉强算得上皇亲国戚,这等好事怎么就落到二小姐云芳的头上了呢?

元芳冷冷一笑:“她们这是要卖了我,好拿我凌家的银子去换那泼天的荣华富贵,没准儿还盘算着通州舅舅家呢!哼,也不看看自己有没有那个命!”

白霜还要再问,只听得车外马夫“吁”一声吆喝,马车停住了。凌勇的声音传来:“慈云寺到了,姑娘请下车。”

白霜给元芳披上披风,系上昭君帽的带子,拢好手炉,才推开车厢门,踩着轿凳落地,转身扶了元芳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笔趣阁 . www.biqugse.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趣阁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