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3章 老君洞:道中之道(2/2)

萧洪听何庆山说起“一炁之混沌”,开始还以为,那个“一炁”的“炁”字,就是“吸气呼气”的“气”,后来听到何庆山解释,这才知道,这个“炁”,说的是“先天一炁”的“炁”。此“炁”,非彼“气”也。

何庆山说,这个“先天一炁”,指的是,在天地产生之先,混沌未开、清浊未分之时,可以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的“原始之炁”。

萧洪心想,说了这么多,好像还是没能说明白,这个“先天一炁”到底是什么啊?刚想追问,却听何庆山说:“这个‘先天一炁’,与那代表宇宙之初的‘道’一样,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萧洪的问题被截了回去,但是他却在脑海中又好好回忆了一下。

既然何庆山说到“宇宙之初”,他便想起了魏凌峰所说的“虚无”。魏凌峰所说的,“无形无象,寂兮寥兮”,与何庆山所说的“混沌未开”,恐怕就是一个意思。而何庆山居然又把这种状态“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和“太极”五个阶段,实在是太复杂了……

不过,何庆山所说的“道”与“一炁”、“二仪”、“三才”,那不就是《道德经》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只是,这个说法,也比《道德经》复杂……

魏凌峰与何庆山的两种解说方式,看似道理相通,仔细一想,却又是各有各的说法。对此,萧洪并不觉得奇怪。因为,相似的情况,他也算见识过一些。刚来玉虚宫时,众人对这玉虚宫风水的解说,不也就是这样?

“这个……”萧洪说,“要是说起来,倒是有些神秘……”

“嗯,确实是这样,所以才说它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嘛!”何庆山点头道,“对于这样的道理,若是想要明悟,更要讲究方法。那‘一念不生,万物俱寂’,说的就是,明悟‘道’的方法……”

“哦……‘道’,就是宇宙之初的‘虚无’,这个意思不是挺清楚的嘛?明白了这个‘虚无’,也就明白了‘道’,还需要什么样的明悟方法呢?”

“那是你还没有深入探究这个道理。”何庆山说,“譬如,当我们去体悟‘道’所代表的那个‘虚无’,是不是要以自己的‘心念’去体悟?既然有此‘心念’,又怎么会是‘一念不生’?既然做不到‘一念不生’,又如何体验‘万物俱寂’的‘虚无’?”

萧洪被何庆山这样连问几个问题,不由一愣。

何庆山又接着说:“……反过来说,如果真的做到‘一念不生’了,那固然是‘万物俱寂’;可若是连这‘心念’都已不在,又是谁在体悟‘道’?”

萧洪想想何庆山提出的问题,觉得挺有道理,正要好好琢磨琢磨,却听何庆山又说:“这些问题我已经想过很多次,却还是没有答案。所以,你也不用多想,等这几天有了机会,好好问问师父……”

chapter;

@笔趣阁 . www.biqugse.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趣阁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