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发生的这些狗屁倒灶的事儿,崇祯皇帝自然是不知道的。
但是在赵研东三人被杨七七发现了之后,崇祯皇帝就对这几个活着到了辽东的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
虽然杨七七的奏报里面写的也不是很清楚,但是仍然能够让崇祯皇帝摸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无非就是许湘晖和马锦荣打算投降建奴,但是后来却被人把脑袋砍去请功领赏了。
至于赵研东这三个大喷子,虽然说也是为了喷而喷,可是跟许湘晖那些人不同的是,这三个大喷子从来就没想过降奴的事儿,甚至于打算在辽东占山为王。
杨七七自然没有暴露自己锦衣卫的身份,毕竟多一个人就多了一分风险,可是这三个家伙却是实打实的受了杨七七的捐助,已经开始拉队伍了。
如此一来,辽东很多身份敏感的家伙就开始投奔这三个渣渣,然后拉更多的人马,开始整训。
至于整训完了之后怎么办,杨七七还没有想好,这三个渣渣同样没有想好。
毕竟指望三个读书读傻了的家伙能干成什么大事儿,也太过难为人了点儿,杨七七也不过是打算借着三个人的名号干些见不得光的事儿罢了。
对于这一点,崇祯皇帝自然不会放在心上堂堂一国之君,要是每天都关注这些狗屁倒灶的事儿,那也太掉价了。
崇祯皇帝最关心的永远都是自己手里的刀子和钱袋子。
刀子是用来砍人抢地盘的,钱袋子则是让自己有小弟马仔去操刀子砍人。
反正大明朝就这个鸟样儿了,起码这十几年或者以后的几十年都不怎么消停,天灾不断。
不断就不断吧,朕手里有了钱,还怕区区一个天灾?这不是搞笑么,天灾带来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老了。
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跑到爪哇去捞银子捞政绩的。
然后刚刚爬到了顺天府尹位置的沈颢沈大公子就被崇祯皇帝给想起来了。
沈大公子是什么人?
那是现在新一代的法家扛旗的大佬,虽然还显得稚嫩了一些,可是扔到爪哇是最合适的。
因为爪哇那边已经没有了蛮子,不需要施凤来这种老油条去调和阴阳,也不需要洪承畴这种心狠手辣的家伙去当恶人。
反而让沈颢沈大公子去爪哇验证下法家学说,顺便带出来更多的法家学子才是最靠谱的选择。
毕竟爪哇那里在初期阶段肯定是要实行军事管制的,而法家又是恨不得把方方面面全部给划好条条框框,两者极为契合。